9.8分
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重耳自幼飽讀詩書,謙虛而好學,愛護身邊的人,很多有才華的人士都願意跟隨著他。重耳一心愛國,才華橫溢,治理國家有很多的辦法,但卻被朝中奸黨們排斥陷害。驪姬預謀要立奚齊為太子,便陷害現太子申生,太子申生上吊自盡後,驪姬又誣陷重耳和夷吾,重耳和夷吾不得已逃 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重耳自幼飽讀詩書,謙虛而好學,愛護身邊的人,很多有才華的人士都願意跟隨著他。重耳一心愛國,才華橫溢,治理國家有很多的辦法,但卻被朝中奸黨們排斥陷害。驪姬預謀要立奚齊為太子,便陷害現太子申生,太子申生上吊自盡後,驪姬又誣陷重耳和夷吾,重耳和夷吾不得已逃跑。晉獻公因兩位公子不辭而別,認為他們有陰謀,就派公使勃鞮討伐。重耳被迫流亡,長達十餘載。流亡期間,重耳曾多次被追殺,迫使他不斷奔走於各諸侯國之間;這期間他飽嘗人間冷暖,但同時也深刻體察民情,以至於重耳掌權後注重民生,堅持秉持仁政,對其他諸侯國以誠相待,恩威並施。最終重耳得以返國。重耳當政後勵志強國,精心圖治,福祉於民;百姓安居樂業,天下安定太平;文治武功,昭明後世,顯達千秋,最終稱霸了中原。展開全部↓收起全部↑
晉國君召集臣子商議擴軍,遭到朝臣的勸阻,按照禮制,周天子可統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擴軍須得經過周天子同意才可。
當初齊國從二軍擴到三軍,楚國從一軍擴到二軍,都沒有經得周天子首肯,齊國如今國力強盛,已躋身大國之列,而楚國荒蠻,風俗本就不同,擴軍也在情理之中,晉國此時擴軍屬於違制,晉國君認為齊楚能擴軍,晉國也可以。
朝堂上爭執不休之時,傳來了新田再次暴亂的訊息,杜仲方閏都受了重傷,重耳被暴民燒死在大火之中。
東關五大夫說服了幾個朝臣,一起聯盟向國君請奏,請國君親征新田,鎮壓暴亂,那時齊姬的計畫便能繼續進行,逼迫國君退位。
允姬母子是靠著國君才有今天的,如果國君出事,他們母子一定沒有好日子過,所以允姬想盡辦法阻止國君去新田,允姬暗中聯絡呂大夫,讓他聯絡朝臣推薦申生前去平亂。
呂大夫等人雖盡力周旋,但終究對抗不了齊姬在朝堂上的勢力,國君決定親自前往新田平亂。
申生得到重耳被殺的訊息,決定立刻回晉國,為父分憂,太傅勸他先留在齊國,如果申生回國,齊姬絕不會讓他前往新田的,但如若不去新田,難免落人口實,所以不如留在齊國,等晉國變故過去之後再由齊國軍隊護送回國,這樣兩全其美。
齊姜的侍女無意間聽到了申生和太傅的談話,並轉告給了齊姜,齊姜得知重耳死訊很吃驚,她不相信重耳會不明不白的死了。
新田一把大火之後,官衙的人都不知所蹤了,百姓死傷無數,重耳在大火中得以逃生,看著無數百姓的屍體,重耳心中不忍。
驪姮認為這些死去的百姓都是自食其果,重耳則不這么認為,百姓只是圖個生計,饑荒年代最容易受人挑撥和利用,其實他們都是無辜之人,迫不得已才會暴亂,驪姮敬佩重耳,決定留下跟他一起評定暴亂。
大火來的蹊蹺,重耳在火災現場找到了破損的油罐,新田的百姓連飯都沒得吃了,根本不可能捨得打翻油罐,唯有一種可能,便是杜仲故意縱火。
重耳和子余都沒有找到吃的,反倒是驪姮在城中發現一家大戶,家裡以重金換糧,驪姮用自己全身所有的金銀首飾,才換的三張餅。
重金換糧的大戶是荀宅,荀息是朝中大夫,其宗長荀伯家裡可能確有餘糧,重耳到荀伯家裡借糧,荀伯一口咬定說家裡沒糧,對剛剛來換糧食的驪姮,也是翻臉不認人,重耳只能先離開再做打算。
驪姮打算回驪戎想辦法再籌些糧食,重耳知道之前獻糧,已經是驪戎的仁義之舉,如果再讓驪戎百姓捐出糧食,那就是逼迫他們於死地,驪姮對重耳的為人更加敬佩。
介子推將荀伯家藏糧食的地點寫在竹排上,悄悄扔給重耳,重耳帶著百姓到了荀伯家糧倉,下令讓百姓們按戶登記領取糧食,不準哄搶,他擔心侍衛撞開門會被治罪,違法的事情自己來做,親手撞開了糧倉的門。
荀伯聞聲趕來,看著糧食都到了百姓手中,氣惱不堪,恨不得立刻殺了重耳,重耳拿出國君贈給自己的玉玦,作出承諾,今日這批糧食算重耳借荀伯的,他日災情過去,荀伯隨時可以拿這玉玦到都成,找重耳兌換錢糧,荀伯這才罷休。
齊姜被關在宮力出不去,鬧起了絕食,申生擔心齊姜出事,苦苦勸說,齊姜大哭大鬧,撒潑打滾,申生只得答應跟國君求情,陪她一起出宮,齊國君這才答應讓齊姜出宮,他們剛出宮門,便接到訊息,說重耳沒死,且已經平定新田亂局,齊姜聽到此訊息,更是迫不及待地想去新田。
荀伯家的糧倉,不僅僅只有荀伯的糧食,還有杜仲他們剋扣下來的賑災糧,他們本以為以荀家的勢力,能保住這批糧食,沒想到重耳竟然是個混不吝,敢帶頭搶荀伯家的糧倉。
現如今重耳解決了新田之亂,杜仲擔心國君來新田的話,貪贓之事便瞞不住了,便慌忙寫了奏疏,誇讚重耳能力出眾,解決了新田的亂局,這樣以來國君便不會來新田了。
重耳平定新田之亂的事情,得到了國君大大力稱讚,國君決定不再去新田,而是將精力都放在擴軍的事情上。
狐突將重耳平安的訊息告訴了狐姬,新田之亂解決,重耳應該快回來了,狐姬開心的為重耳的歸來做準備,膳食、被褥以及重耳要看的書等等,都準備好了。
新田城外已經沒有什麼災民了,看上去一片祥和,但重耳卻認為危機沒有接觸,糧食早晚有吃完的一天,新田的旱災沒有解決,百姓遲早還是會出亂子,所以倒不如讓子余親自回國都一趟,向國君請求,讓新田百姓遷移。
荀伯是齊姬的人,場面上不得不順從重耳,事後他便將重耳的玉玦交給了齊姬,以此表忠心,齊姬認為重耳若非大善之人,必定是心機深沉之人,他看得到事情背後的好處,所以才願意以公子玉玦換取糧食,重耳必須得儘快除去。
子余回國都面前國君,對重耳一直放心不下,這時一直暗中跟在他們附近的介子推主動現身,表示願意追隨重耳,子余早就聽聞過介子推的大名,他是晉國不可多得的俠士,即便是晉國君和齊國君,都多次派人相邀,有介子推相助,子余才放心回去。
重耳帶著介子推和驪姮到山上尋找水源,重耳找到了鈴鐺草,以前在草原上,遊牧民族便是根據鈴鐺草找到水源的。
重耳走到了兩條岔路口,兩邊的草木一樣茂密,很難抉擇走哪邊,介子推建議分頭走,雙方誰先找到了水源,就發出信號通知。
本文系劇情吧原創,未經許可請勿轉載!轉載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