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個人資料介紹_個人檔案(生日/星座/歌曲/專輯/MV作品)

南京南京

南京南京的個人資料

南京南京詳細資訊(以下內容包含:南京南京演藝經歷 主要作品 人物評價 歌曲列表 MV列表 專輯唱片列表等個人資料介紹)
南京南京生日:1900-01-01

主要角色

.陸劍雄(劉燁飾):留守南京的國民革命軍軍官。.姜淑雲(高圓圓飾):歸國女教師。.唐先生(范偉飾):約翰·拉貝的秘書。.角川(中泉英雄飾):侵華日軍士兵。


上映時間

2009年4月16日,北京,首映。19日,南京,江蘇衛視演播廳。20日,大連,大連影城、新瑪特影城。21日,瀋陽,華臣影城。22日,長春,長春萬達沃爾瑪四樓影院。23日,成都。24日,重慶。25日,武漢。26日,長沙,瀟湘電影城。27日,廣州,中山紀念堂。28日,深圳,新南國影城,中影南國影城。29日,天津


劇情簡介:

1937年的12月,南京城破。儘管有大批的國民革命軍士兵潰逃出城,但與此同時,也仍然有大量不願意投降的士兵留了下來,在這座城市的街頭巷尾展開了無望而慘烈的抵抗。其中就有國軍精銳部隊一員的陸劍雄(劉燁)。在抵抗最終失敗之後,在數十萬中國人的鮮血終於染紅長江之後,南京全城淪為一片死地。唯一尚有生機存留的,就是位於金陵女子學院的“安全區”。在這裡,大量的難民因為拉貝的“納粹”身份而暫時獲得了喘息的機會。而實際主持安全區難民工作的,則是拉貝的秘書唐先生(范偉)和歸國女教師姜淑雲(高圓圓)。但是,在日軍的眼中,所謂“安全區”,只不過是一個囤積了大量女性資源的“倉庫”。而拉貝的德國人身份,在強勢的日本軍隊面前,也只不過是一塊隨時可以扯去的遮羞布。而中國的女人們,則用她們的身軀不僅僅拯救著隱藏在難民營的男人。角川(中泉英雄)是日本十六師團的一名普通士兵。被隊友稱為“讀過書的人”的他,敏感、涉世未深。而他的同鄉隊長伊田(木幡龍),則已經是一名老兵。在南京城作為占領者的“生活”中,體驗過種種為了維持這種“生活”而付出的人性的代價。角川最終做出了他的選擇:他把兩名中國倖存者送出了南京城,然後舉槍自殺。


影片評述:

影片以灰色的背景為畫面,更是一復古的黑白電影呈現在觀眾面前,其用意就是讓所有的中國人都知道,在戰爭中的國家,沒有彩色!影片大致可分為兩段。第一段的主線以劉燁扮演的國民黨軍官陸劍雄為主。1937年12月,南京城破。大批中國士兵潰逃出城,但也有大量像陸劍雄這樣的士兵留了下來,在街頭巷尾展開慘烈的抵抗,並且最後悲壯地犧牲。在這一段落里,鏡頭真實、冷靜地展現了日本軍隊對於中國戰俘以及普通平民所做的大面積、慘無人道的屠殺蹂躪,例如活埋、火燒、江淹等慘烈手段均有表現。影片的後半部分以拉貝先生的“安全區”為圓心,刻畫了范偉、高圓圓所飾角色為代表的小人物,在民族與個人遭受生死存亡之際,所做的種種保全自己和保護他人的行為。這部分中,由於避難於“安全區”的難民多為青年女性,因此側重展現了日軍對中國婦女所做的奸淫擄掠的獸行,其中涉及到慰安婦等。連線這兩段篇章的是兩個人物:一個是中國小戰士“小豆子”,一個是日本軍人角川,是他們勾勒了整個影片的輪廓。而後者——日本人角川更是《南京!南京!》貫穿始終、著墨最多、最立體豐富的第一主角。作為占領者的日軍士兵,當然可以享受某種意義上的正常生活。但是,在南京這座戰爭因素被極端放大的城市中,即使是占領者,即使面對的只是別人的屈辱和死亡,也仍然難以逃避自身的靈魂震盪。這部電影完全突破了以往種種關於南京慘案的歷史著作和文藝作品中的那種對中國人存在的刻意抹殺,對“無能的中國人”的錯誤描述;為世界觀眾了解這段歷史,提供了一種嶄新的視角,也是在南京災難中,中國人的民族形象的全新書寫。在新的高度上為中國歷史上這一段慘痛的往事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歷史思考。各界觀眾觀看影片後深受震撼。“影片警醒人們一定要珍惜和平,熱愛生命。” 《南京!南京!》連續兩次上央視新聞聯播,其受重視程度可見一斑。在南京試片後,30多位倖存者及家屬紛紛表示,儘管舊事勾起了他們的傷痛,但這樣的電影有必要拍,要讓年輕人記住過去。而參加試片會的“80後”“90後”大學生們認為,這部影片從平民的角度來看待南京大屠殺這一歷史事件,喚起了觀眾們的民族感。北京的優查網組織全體員工觀看《南京!南京!》。看後員工們義憤填膺,紛紛發表自己的感想,呼籲人們以史為鑑、珍愛和平、面向未來。“這部戲對我們80後的教育意義太大了。我們中國人今後要牢記歷史,珍愛和平,為和平美好的明天更加努力地工作。”


拍攝背景:

導演陸川是在電影《可可西里》拍攝中決定拍南京大屠殺的。後來一家國外電影公司送來劇本,邀請他來拍攝,題材正是南京大屠殺。但是陸川無法接受那個外來的劇本,因為劇情中西方人扮演著拯救弱者的“辛德勒”。“南京大屠殺的意義並不是外來者的拯救與保護。70年前,一方是災難的承受者,一方是災難的施加者,但這是降臨在兩個民族之上的共同災難。”在動筆構思自己的劇本時,有關南京大屠殺的研究現狀,令他感到驚訝。一方面,由於70年前的中國沒有完善的戶籍制度,這使得有關屠殺受害者的調查與統計異常困難。加上國內的相關研究和調查工作起步相對較晚,隨著時間的遠逝,一些史實已開始變得模糊。另一方面,我們已習慣於用一種哭訴的哀腔來講述這段歷史,“而哭訴的聲音是弱者的象徵,對於旁聽者是沒有說服力的。”這部電影被陸川賦予了特殊的意義。“從中國人自己的角度來梳理清楚這段史實,以嚴肅的態度和人性的角度來為這段公案進行論證。”陸川這樣評價工作的意義,“用電影的方式為歷史串聯起那些真實的證據底鏈。”在近期拍攝和上映的所有以南京大屠殺為主題的電影中,投資8000萬元的《南京!南京!》是唯一一部完全本土化的電影。真實,成為這部電影的第一要素。從籌備到殺青花了4年時間的影片《南京!南京!》在2009年通過了審查。導演陸川在自己的部落格上激動地宣布此事,並“謝謝所有人,所有的等待”。《南京!南京!》送審的過程花了5個月,終於得到被通過的好訊息,但陸川本人卻並不輕鬆。接下來,陸川的夢想是《南京!南京!》可以在日本公映,讓更多的人了解南京大屠殺的真相。《南京!南京!》中的“一個”:一個戰士,一個英雄,一個撫摸:他叫葉劍雄,一個國民黨殘兵連的連長。他在南京即將失守的那一刻,用中國人最後的抵抗和尊嚴告訴敵人中國人也是有血性的。在最後被俘,即將面臨死亡的時候,他在日軍的集中營中,撫摸著一個少年的臉,滿是戰爭痕跡的臉儼然寫滿了堅毅,你告訴所有中國人,其實死亡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麽可怕!一個殘兵連:他們是南京失守時的一群殘兵,一群寧死不散抵抗到最後的中國英雄。有什麽能比他們放棄了生的希望堅定的肩並肩抵抗敵人更令人熱血沸騰?有什麽更比他們面對遠多於他們的敵人的槍口無畏的高喊出“中國不會倒!中國萬歲!”更壯烈,更令人震撼?一個侵略者,一次懺悔:他叫角川,一個本性敏感又涉世未深的日本小兵。他本是一個擁有美好靈魂日本少年,但正如哲人所說“當你在擁有人的靈魂時做了非人的事,你的靈魂就不再美好了,你儼然是一個魔鬼。”在1937的南京,雙手早已沾滿無辜人們的鮮血的角川站了起來,環視四周他和所有侵略者犯下的惡行,良心的譴責最終使他崩潰了。在南京城作為占領者的“生活”中,體驗過種種為了維持這種“生活”而付出的人性的代價。角川最終做出了他的選擇:他把兩名中國倖存者送出了南京城,然後舉槍自殺。他希望藉此來洗刷自己血紅的靈魂,也試著做了最後一絲的懺悔。也許最後舉槍自殺對他來說是一種救贖,但我想說:“為什麽要在已經玷污了靈魂後才感到悔恨自責?人之初,性本善,如角川者,為什麽要弄個最後畏罪自殺的悲慘下場?”一群擁有殘缺靈魂的侵略者:他們是在1937的南京犯下千古血行的罪人!一群靈魂被戰爭所撕裂的無情的魔鬼!在他們之中,居然有人以屠殺中國人為驕傲!但他們哪裡知道,從每殺死一個無辜的人起,他們的行為就已經讓他們的靈魂變得殘缺!!中國人也在他們肆意的屠殺面前站了起來,懷著滿腔的怒火,拿起反抗的武器,不再任由他們踐踏!!!一個教區老師,一個偉大的女子:她叫姜淑雲,一個沒於兵荒馬亂、血流成河的南京的柔弱女子,卻又不是一個平凡的女子。她一生都有著崇高的信仰,即使絕望,也始終不會放棄傳播希望的種子,在被日軍架走的那一刻,她的面容仍是不容玷污的那麽堅定,她以靈魂和生命讓南京人民覺醒,她的一生詮釋了女性的偉大!一個家庭:他們本是幸福的五口之家,但戰爭打破了一切寧靜與幸福,讓一個未完成的夢支離破碎。一個丈夫:唐先生,這個帶著黑框眼鏡、有點口音的矮矮胖胖的南京中產階級男子,一個家庭的頂樑柱,在無情的日軍侵略者面前,用自己的生命保護了自己最愛的家人以及許多素昧平生的南京市民。自己明知前方布滿黑暗,卻又從容淡定地和自己的妻子擁抱著永別。他的責任沉重,但他未辱使命,他的人生從那一刻起,永遠永遠不是空白!一個妻子,一句叮囑:只是一句“唐周氏”,就匆匆代過了她的名字。她深愛著自己的家庭,她只是一個普通的南京市民,一個只希望每天做好飯等著家人平安回家的普通妻子,天不由人,夫亡子散,她接連在戰爭中失去了一個又一個重要的人。她一直沒有流過一滴淚,但當她和丈夫在日軍的集中營鐵絲網前生離死別時,情感終於決堤,淚紛紛而落了,緊握著深愛的丈夫的手,久久不肯鬆開,一句“好好吃飯”見證了她對家人血濃於水的愛,這感動了多少人?一個妹妹,一個堅定的舉手:她本不應該出生在這個血腥的時節,她是和1937的黑暗世界格格不入的一抹燦爛。縱使這抹燦爛最後也被掩蓋,她年輕的內心中的那種堅韌和勇氣從未磨滅。當那一刻,在教堂里的她坦然地舉起手用自己的生命換取眾多南京市民的生命時,她已然是個英雄!一個回眸:她是個舞女,只有短短的幾幕戲,確讓所有銀幕前的人深深地在內心刻下了她的舞女小江。她雖低賤,但卻是那麽渴求生存、敬畏生命的一個女子。他寧願以自己如花般的生命換取更多南京市民的生存,以絕不一個人苟且存生。她終於勇敢地走出來,勇敢的傲視死亡,和其他少女一起走向生命的終點。一個飽含了對自己的家鄉所有最後的眷戀的回眸永遠的被她所挽救的南京市民永遠牢記。在那一刻,她的靈魂早已純白無暇了!一個中國的希望:之所以把這個“一個”放在最後,是因為這個生命不僅屬於唐家夫婦,也是誕生在萬物肅殺的南京,千瘡百孔的中華民族中的永不磨滅的一個新希望!南京南京另一方面也是紀念與南京大屠殺有關的兩位女性:米妮·沃琴和張純如。美國人米妮·沃琴以日記和信件記錄下了1937年的南京大屠殺,回美國不久即精神崩潰自殺身亡;1997年美籍華裔女作家張純如寫的《被遺忘的大屠殺—1937年南京浩劫》一書在北美地區出版,這是第一本以美國大眾為讀者的有關日軍在二戰期暴行的圖書,讀者稱讚此書是年度最佳書籍之一,2004年11月9日被路人發現用手槍在加州洛斯蓋多自殺於汽車內,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年僅36歲。 背景閱讀:擴展閱讀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碑。


影片爭議:

《南京!南京!》熱映之際,片子也引起了一些爭議,尤其是影片對約翰·拉貝的塑造,令南京大屠殺的生還者以及相關紀念館的人士大為不滿。不少人認為,陸川對拉貝的描述是不公正的。拉貝生前散盡家財保護難民,最後因為窮困潦倒沒能醫治自身的糖尿病,結果不幸患病死去,當年的南京市民對他感激有加。南京大學檔案館、校史博物館、拉貝與國際安全區紀念館館長湯道鑾教授說道:“拉貝為中國人特別是南京人做的事情太多了。現在好多那個時代的倖存者都把拉貝稱為‘活菩薩’,南京本地人對拉貝都是懷有很深刻的感情的。……辛德勒開始救助猶太人還是為了自己的工廠,是後來才慢慢轉變的。拉貝這個德國商人從救助中國人開始就沒有過私利。從這點上說,他比辛德勒更無私,所以帶給觀眾的震撼就會更深刻。”爭議一:拉貝給中國人民下跪過嗎?答案是沒有,這個情節是虛構的,毫無事實根據。拉貝沒有給中國人下跪過,倒是許多中國難民處於感激表示衷心的感謝。張純如的南京暴行書中寫道南京人對拉貝的報恩行為:“1948年,拉貝的遭遇傳到了南京。當南京政府告知南京人民拉貝需要幫助的時候,反響極大,讓人聯想起弗蘭克·尤普拉的經典電影《這是一個偉大的一生》的結尾。幾天之內,大屠殺的倖存者就為拉貝募集了1億元中國幣,大約相當於當時的2000美元--這在1948年可不是個小數字。當年3月,南京市長來到瑞士,購買了大量的奶粉、香腸、茶葉、咖啡、牛肉、黃油和果醬,用4個大包裹將這些食品寄給了拉貝。自1948年6月到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南京,南京人民每月都給拉貝寄一包食品,以表達他們對拉貝在南京國際安全區所做的一切的衷心感謝之情。國民黨政府還指出,如果拉貝願意返回中國,將為他提供住房和終身養老金。”爭議二:拉貝是懷著內疚之情離開中國的嗎?這個情節同樣為子虛烏有,拉貝也不是懷著內疚之情走的。南京事件發生在1937年12月13日日軍進入南京郊區和城裡,至1938年2月逐漸減少,拉貝奉西門子公司之命回德國,回去的同時把拉貝日記及在南京事件拍攝的照片保存,並在德國國內發表演講和揭露真相,但迫於蓋世太保的威脅而中止並受到審查。爭議三:拉貝的作用到底有多大?■陸川觀點:對這個德國老人我很尊敬,但我反感把他說成中國人民的救世主,這是對中國公眾記憶的一種侵占。■湯道鑾回應:南京淪陷的時候,連南京市長馬趙俊也離開了南京,拉貝倡議使館區的國際人士不要輕易離開,要承擔起拯救的責任來。他建議效仿上海安全區的模式建立南京的難民區,通過和平手段確保難民們不被屠殺,他還聯合20多位外籍人士組成了國際安全區委員會。當時非常艱難,安全區裡的450名警察都被日本人殺了,有越來越多的難民湧進安全區,可拉貝的財力已無法繼續支撐難民的生存。在這樣的情況下,拉貝拿出自己的存款向軍方套購高價糧食與物資,以確保難民能免遭饑寒。雖然南京死了三十萬人,但是有二十萬的人是在拉貝的保護下活下來的。爭議四:南京國際安全區是誰建立的?■陸川觀點:南京國際安全區不是拉貝建立的,而只是被委任為主席,發起人是箇中國教授。而之後,安全區建立起來了,拉貝也就抽身回到德國去了,剩下的就是中國人自己的事。■湯道鑾回應:當前的“拉貝無用論”,以及安全區是源自於中國教授的提議,都是極為不負責任的說法。而說到拉貝回國,那是他不得不走。此前,德國人已經好多次要他回去,他都拒絕,甚至把召回書給撕掉。但他因為對日軍不斷施壓,激怒了日本軍界的要員們,強行要把他驅逐出南京,德國政府在接到日本方面的通報後,決定對拉貝發出最後召回。當時,拉貝看到在南京大屠殺六周后局勢趨於平穩,各國的大使也都開始相繼回來,他才將難民營安排妥當回國。爭議五:淡化拉貝對歷史是否公正?■陸川觀點:我不會在《南京!南京!》中過多著墨於拉貝這個人物。■湯道鑾回應:面對南京大屠殺題材,選擇淡化拉貝是絕對不正確的。就南京大屠殺來講,正麵塑造拉貝才是宣揚了國際人道主義精神。還有《南京!南京! 》中的唐先生是以拉貝的秘書韓湘琳為人物原型的,歷史上韓湘琳不僅沒有為了保護家人做漢奸,相反還協助拉貝救了不少人。所以像《南京!南京! 》中這么描述拉貝是不應該的,會引導觀眾產生誤區,否定拉貝的貢獻,就會導致我們變成不知感恩的人,這對拉貝和歷史都是不公正的。 南京淪陷時,國民政府給拉貝留下了大約十幾萬塊錢以及有限的糧食等生活必需品,然後就把整個城市和幾十萬人交給了拉貝,在國際安全區里,他和他的同事有很好的分工協作,有人負責糧食,有人負責藥品,相當於一個小社會。可以說,拉貝實際上是起到了代理市長的作用。想想當時的情況,國民黨的政府大員都跑了,可是拉貝留下了,這是什麼精神?雖然他個人的力量最終是有限的,但是他挽救了二十多萬中國平民是事實。拉貝的作用是不可取代、不容抹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