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成個人資料介紹_個人檔案(生日/星座/歌曲/專輯/MV作品)

羅成

羅成的個人資料

羅成詳細資訊(以下內容包含:羅成演藝經歷 主要作品 人物評價 歌曲列表 專輯唱片列表等個人資料介紹)
羅成生日:1900-01-01

角色設定

羅成羅成是隋唐故事中的人物。他在隋唐十八傑中列第七,十六傑列第七,在《說唐》中是第七條好漢。在清初褚人獲的講史小說《隋唐演義》中,也虛構了羅成羅公子,是燕山羅藝的兒子,秦瓊的表弟,精通槍法,在《興唐全傳》胯下閃電白龍駒、手中五鉤神飛槍。他家的羅春,在《說唐》是老家人,在曲藝評書《興唐傳》、《大隋唐》、《瓦崗英雄》羅春與羅松都是羅成的兄弟。羅成被封為越國公。明代小說《大唐秦王詞話》中的羅成,字士信(即羅士信),在征劉黑闥時陣亡,沒有說他是羅藝的兒子。明代袁於令小說《隋史遺文》、清初褚人獲的小說《隋唐演義》還有現代評書《興唐傳》中既有羅成(羅藝的兒子)又有羅士信,但是《隋史遺文》、《隋唐演義》羅成沒有死,羅士信在征劉黑闥時被俘殺(這和真實歷史相近);清代小說《說唐》沒有羅士信這個人物,而有羅成,《說唐》將這兩個羅姓人物的故事合併,羅成作為羅藝之子,在征劉黑闥時陣亡;《興唐傳》羅成的經歷和《說唐》相近,羅士信則是在攻揚州時中亂箭身亡。羅成大部分事跡是《說唐》、《隋唐演義》等小說和評書中虛構的,部分則取材自隋唐時期的羅士信,羅士信是歷史上確有其人的,和小說中羅成有許多相似之處,所以被認為是羅成的歷史原型。羅成傳說有個兩個兒子,大兒叫羅通,被封御兒乾殿下,掃北王,越王。小兒叫羅仁。小說少保羅成,又叫羅神槍、冷麵寒槍(玉面銀槍)俏羅成,羅成羅公然胯下一匹西方小白龍,掌中五鉤神飛亮銀槍! 從沒打過敗仗,人稱“常勝將軍”;頭戴亮銀白虎盔,身披素銀甲,外罩素羅袍,面如敷粉,也就在十六七歲光景生得眉清同秀,齒白唇紅,面如團粉,智勇雙全,人面如敷粉,目若朗星,牙排碎玉,唇似丹朱,生就的苗條身材,頭頂束髮金冠,身披大紅繡金團龍袍,腰扎金帶,足登虎頭靴。亮銀白虎盔 (三岔亮銀帥字盔)銀盔銀甲(素銀甲、亮銀鎧大葉亮銀雲片甲)《隋唐演義》羅成劇照兵器: 五鉤神飛亮銀槍 蟠龍銀鐧坐騎:超山越影閃電白龍駒 (西方小白龍)絕技: 回馬槍槍法:五虎斷魂槍


家庭成員

父親:羅藝嫡母:姜氏(羅藝原配之妻,《瓦崗英雄》、京劇《對花槍》名“桂芝”,豫劇《花槍緣》名“桂枝”)生母:秦氏(羅藝後娶之妻,《說唐》名“勝珠”;《興唐傳》名“蕊珠”)《隋唐英雄》張睿版羅成(11張)兄:羅松,四絕之首,稱“神槍將軍”,嫡母姜氏所生,又名姜松。妻:古典小說《隋唐演義》:竇線娘、花又蘭評書《興唐傳》:莊氏(莊金定)杭州評話《隋唐演義》:單彬彬電視劇《隋唐英雄傳》:單冰冰(原型為單彬彬)《隋唐英雄》:辛月娥(原著為王伯當女友)新《隋唐演義》:單盈盈(原型為電視劇版單冰冰)子:古典小說《隋唐演義》:阿大、阿二(小名)評書《興唐傳》:羅通《隋唐英雄》(電視劇版):羅通、羅仁《羅通掃北》:羅通、羅仁侄:羅煥,羅松之子。外祖父:秦旭舅父:秦彝舅母:寧氏表兄:秦瓊表嫂:張紫嫣(評書《興唐傳》、電視劇《隋唐英雄》版);張氏(小說《隋唐演義》、《興唐傳》版);賈氏(評書《興唐傳》版);李蓉蓉(杭州評話《隋唐演義》版);楊玉兒(電視劇新《隋唐演義》版)


評書地位

《隋唐英雄傳》中的羅成(聶遠飾)評書版中羅成為隋唐 “十三傑四猛四絕”中十三傑之七十三傑四猛四絕:十三傑:1.李元霸、2.宇文成都、3.裴元慶、4.雄闊海、5.伍雲召、6.伍天錫、7.羅成、8.楊林、9.魏文通、10.秦用、11.尚師徒、12.梁師泰、13.秦瓊/尉遲恭四猛:1.羅士信、2.來護兒、3.新文禮、4.尚師徒四絕:1.羅松、2.定彥平、3.程咬金、4.王伯當


文學形象

隋唐時期有羅士信是歷史上確有其人的,和小說中羅成有許多相似之處,所以被認為是羅成的歷史原型。《隋史遺文》、《隋唐演義》等古典小說中,羅士信的事跡基本與正史吻合,只是增加了羅士信早年與秦瓊結義,後來為了保護秦母反出山東等情節。《說唐》中雖沒有羅士信,但是小說中的虛構人物羅成就是以羅士信為歷史原型的。羅士信、羅成都用槍,很勇猛,武藝高強。史上羅士信在瓦崗軍里待過,羅成也是。瓦崗軍敗後,羅士信投靠的王世充,羅成也是。因不齒王世充,羅士信投了唐,羅成也是。羅士信於武德五年(622年),率幾百人同劉黑闥數倍軍對峙八天后兵敗被俘,不屈被殺,才二十多歲,《說唐》中羅成也是在同一年,同一個地方,被同一個人所殺,死時也是二十多歲。歷史上,羅藝有子,但史書並未有記載其名字及事跡。羅藝發跡是在隋朝末年,他和秦叔寶也沒有親戚關係。羅成的形象在隋唐系列小說中也有一個逐步豐滿,逐步深化的過程:在明初小說《隋唐兩朝志傳》里只有羅士信而沒有羅成的故事。在明代小說《大唐秦王詞話》里羅成與羅士信是一個人,書中提到“羅成,字士信”,他是秦王手下的勇將,因而為元吉、建成所忌恨。殷、齊二王領兵征劉黑闥,要羅成“惡日”出兵,被蘇定方射死淤泥河。“羅士信十八歲降唐,二十歲身故,死後魂別嬌妻”,後秦王領兵,羅成陰魂助陣。但作品對羅成的出身經歷沒有詳細交代,沒說他是羅藝的兒子,也沒說他是秦瓊的表弟。到了明末小說《隋史遺文》羅成與羅士信分為二人。羅士信歷史上實有其人,“年十四,短而悍”,力大無比,能分開鬥牛,與秦瓊結為好友。跟隨秦瓊從張須陀平亂,後又與秦瓊一起降唐,作戰英勇但性格粗暴。攻占千金堡後,將堡內“不分軍民男女老弱,殺個一空”。劉黑闥圍城,士信守城,“城陷,黑闥欲用之,不屈而死,年二十八。”作品的描寫與史實基本吻合。而羅成則完全是作者筆下虛構的人物,他是羅藝之子,與秦瓊是表兄弟,在秦瓊發配幽州,校場比武時,替秦瓊射落飛鷹,表現了少年英雄勇敢而不失孩子稚氣的性格。但後來羅成並無出色表現,其結局亦未交代。清朝小說《隋唐演義》還是把羅成一與羅士信分為二人,羅士信的故事與《隋史遺文》相同,而羅成則加上夏王竇建德攻幽州,羅成與竇建德之女線娘在對陣時,一見鍾情,馬上訂盟。後好事多磨,又幾經波折,羅成娶竇線娘與花又蘭,構成了“雙美奇緣”,完全是明末清初流行的才子佳人小說的模式。後來羅成封為幽州郡守,線娘、又蘭又各生一子,他們一起去祭拜岳母夏王曹後之墓,但無被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害死的情節,也沒有交代他最終的結局。清朝小說《說唐》取消了羅士信這個人物,把他的某些事跡融合到羅成形象里去,二人合為一人。當代評書《興唐傳》羅成的經歷和《說唐》相近,羅士信是個憨傻的大力士,在攻揚州時中亂箭身亡。


歷史考證

聽隋唐評書,有幾個地方頗為疑惑:1、作為正面人物,隋唐中羅成之狠毒於演義小說中頗為少見。2、羅成是秦瓊的表弟,羅士信又是秦瓊的乾弟弟,說書的怎么一點想像力都沒有,連個姓都不換換,非叫姓羅的和姓秦的配對?3、羅士信雖為四猛之首,但基本屬於龍套角色,《說唐》中無羅士信,亦並不影響情節發展。而評書中加上羅士信雖使情節生動了一些,卻又帶來了情節上的矛盾:既然瓦崗山有這么一個猛人,又怕什麼楊林、李元霸之類?這個人物很像是後期加進去的。而“傻英雄羅士信”的歷史形象與小說中的羅成形象確有許多類似之處。蔡東藩《唐史演義》謂:“俗小說中,有羅成一人,想是羅士信誤傳”,甚是。《新唐書·忠義傳·羅士信》:“與裴仁基歸(李)密……見獲於(王)世充。世充愛其才,厚遇之…後…稍稍疏斥。士信恥與伍,率所部千餘人來降高祖……從秦王擊劉黑闥洛水上……不屈而死,年二十八” 演義中羅成從李密處投王世充,又自洛陽投唐、敗死於征劉黑闥之役,與羅士信之形跡絕類。此外,演義中令秦程同時歸唐,羅成後至,亦應與史料記載有關。按新唐書,秦程曾共謀歸唐,而羅未見參與,則羅與秦程投唐之時間應不相同。《新唐書·忠義傳·羅士信》:“年十四……擊賊濰水上…刺殺數人,取一級擲之,承以矛,戴而行,賊皆眙懼無敢亢……每殺一賊,輒劓鼻納諸懷,暨還,驗以代級”。“攻千金堡,堡有惡言訽軍,士信怒……屠之無類”。小說中羅成之刻薄狠毒與羅士信之事跡當擺脫不了干係。傳說羅藝叫羅成助楊義臣,但是羅成反助瓦崗,幫助秦叔寶大破銅旗陣,還逼死了楊義臣,親手殺了他的幾個兒子。《新唐書·忠義傳·羅士信》:“齊州歷城人……通守張須陀率兵擊賊。士信…年十四…請自效……後須陀為李密所殺,士信與裴仁基歸密,署總管,俾統所部討王世充。身被重創,見獲於世充。世充愛其才,厚遇之,與同寢食。後得密將邴元真等,故士信稍稍疏斥。士信恥與伍,率所部千餘人來降高祖”。羅士信與秦瓊是同鄉,且其先後投張須陀、裴仁基,王世充、李淵,其間形跡與秦瓊完全相同,二人聯繫之緊密自可想見,此當為演義設計秦羅兩人為表兄弟之肇因。【邴元真與秦瓊、程咬金都是在李密敗後歸降王世充,故羅士信降王應早於秦、程,當在李密失敗之前】羅士信十四歲從軍,武德五年(公元六二二年)戰死,其終年有兩種不同的說法。按舊唐書、資治通鑑,羅士信年僅二十,按新唐書羅士信“年二十八”。則在大業十年(公元六一四年)隨張須陀戰盧明月時羅或為十二歲,或為二十歲,前者荒謬,當從後者。是年秦瓊亦隨張須陀進擊盧明月,而之前他已跟隨過來護兒,既無“年十四”之類的特殊說明,則他當是正常年齡從軍,其年齡應大過羅士信,是以演義以秦瓊為兄。而羅士信的年齡當是羅成少年英雄的形象的淵源。《新唐書·忠義傳·羅士信》:“年十四,短而悍,請自效。須陀疑其不勝甲,少之。士信怒,被重甲,左右鞬,上馬顧眄。須陀許之。擊賊濰水上,陣才列,執長矛馳入賊營,刺殺數人,取一級擲之,承以矛,戴而行,賊皆眙懼無敢亢。須陀乘之,大破賊。士信逐北,每殺一賊,輒劓鼻納諸懷,暨還,驗以代級。須陀嘆伏,遺以所乘馬。凡戰,須陀先登,士信副,以為常”。羅士信之狂勇由此可見,故其年紀輕輕就被張須陀視作親信,而秦瓊無特殊記載,應為一般戰將。資治通鑑記大業十年張須陀攻打盧明月時有“唯羅士信及歷城秦叔寶請行”的記載,特地改了秦瓊本傳,將羅士信排在前面。降李密後秦瓊為“帳內驃騎”,羅士信則“署總管”,其地位高過秦瓊當無疑問。此當為演義設定羅成武功高強,且高於秦瓊之原因。下面這些現存的唱詞足可為有力之證據:明人諸對臨《大唐秦王詞話》:吾乃姓羅名成,字士信。京劇《羅成叫關》(京劇《羅成》之一段):黑夜裡悶壞了羅士信,西北風吹得我透甲寒。河南墜子《羅成算卦》:淤泥河不死羅士信,誰轉白袍保江山。由此可見,羅成、羅士信所指確為一人。想來小說戲曲中本是演繹羅士信故事(羅貫中《隋唐兩朝志傳》中即只有羅士信而無羅成之名,但“黑闥箭射羅士信”一節已現淤泥河之端倪),流傳期間,說書人為其取名羅成,而以士信為字。像“秦瓊秦叔寶”那樣被說書人連用。另,羅藝、羅成二人當是純粹由姓氏扯到了一起,與此相類的還有竇建德被改作李世民舅父一事。《大唐秦王詞話》中無羅藝,而謂羅成“兵韜李績傳授,武藝習學秦瓊”;《羅成算卦》中則有“十歲北平探過父”一句。可見這個羅成形象最初和羅藝無關,後來才通過“探父”的情節將羅成(羅士信)和羅藝拉到了一起。又:《大唐秦王詞話》基本自斧劈老君堂寫起,主線故事亦為說唐所采,其綱要與歷史差別不大。而之前瓦崗聚義的情節則應為說書人的創作,基本與歷史無關。所以一部說唐實為前後兩段故事之生硬拼合。是以程咬金讓位、瓦崗諸將投唐、排名居前的眾好漢批量死亡(基本都是虛構的)等事情變得殊難理解,與《西遊記》五行山前後相類。此外,詞話中本身亦有拼接的痕跡,魏徵前後判若兩人即為一例。附:《隋史遺文》第三十五回總評:按史:歷城羅士信,與叔寶同鄉,年十四,與叔寶同事張須陀,同建奇功。後士信歸唐為總管,死節,亦一奇士也。原本無之,故為補出。可見《隋史遺文》中的羅士信是修訂者後加的。於是小說《隋史遺文》、《隋唐演義》還有現代評書《興唐傳》中既有羅成(羅藝的兒子)又有羅士信。


形象

羅成與《隋唐演義》作者:司空宛蝶。羅成是一個世家公子,對竇線娘痴情深意,也會孩子氣地為線娘絕婚而大哭。在《隋唐演義》里,沒有寫到羅成之死,也就沒有那些慘烈的情節,我並沒被深刻震動,只有所謂俗氣的公子佳人的聯想在我腦海中綿綿不絕。但我始終覺得,口耳相傳的,富有傳奇色彩的,關於玉面寒槍俏羅成的傳說絕對不止如此簡單。於是我找到了《說唐》。羅成與《說唐》作者:司空宛蝶。看了《說唐》才發現,原來大部分的傳說,都是以《說唐》為本的,之前聽到的2013《隋唐演義》張翰版羅成那些不知來由的傳說,都可以在《說唐》里找到相關情節。就比如“羅成力搶狀元魁”、“小羅成力擒女將”,無論在《隋唐演義》還是《興唐傳》里都難見蹤影,而在《說唐》中,卻是挺起色的情節,讓我挺過癮。總算,羅成在《說唐》里的筆墨,比起《隋唐演義》多了起來,而那第六十回“紫金關二王設計 淤泥河羅成捐軀”和電視劇中,還有大部分改編書中的情節相同,看來關於羅成的結局,大家基本上還是認可《說唐》中的。《說唐》中的羅成之死也沒有花費太多筆墨,看起來非常慘烈,但缺少渲染,只是簡單地用了一句“亂箭齊著,頃刻喪命”,沒有很強的震撼之力。而後又是一段關於託夢示嬌妻、怎么說都帶有一些迷信色彩的文字,有些失色。更想看看據說對羅成描寫更為豐盈的《興唐傳》了。羅成與《興唐傳》深深喜歡羅成的人,大多因為《興唐傳》。可大年初一清早的那次“掃蕩”,無論是《隋唐演義》還是《說唐傳》都輕易得手,而我最想看的《興唐傳》,根本找不到,掃興而歸。大年初二,到了市圖書館,才終於看到了1984年版的《興唐傳》。據說在進入21世紀之後還出版過一次《興唐全傳》。但我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看完這四本殘破發黃的舊卷之後,一點都沒有失望,意猶未盡,它的精彩在我看來竟然遠遠超過《隋唐演義》和《說唐傳》,以至於現在成了我的最愛之一。雖說這是個說書本子,有些故事情節、結構略有些不甚嚴密的地方,時有牽強和落俗,但是幽默詼諧的口頭化的表達令人喜聞樂見。尤其是《興唐傳》里對羅成的塑造,太豐盈也太複雜,我竟找不出一個恰當的詞語來形容,每一個細節都歷歷在目,愛著,迷著,為魅力折服著。《興唐傳》中羅成初出是在第八回。那時他還是個孩子。杜差為了讓恩人秦瓊免去殺威棒,請求羅成向父親羅藝求情,可平日和杜差很好的羅成聽完他的仔細敘述後,卻一口拒絕,也不再往下問。通常人們評論這裡第一次顯示出羅家家法森嚴,以致於羅成對父親恐懼如此。但這個細節就已經令我吃了一驚。通常小孩子都心活面軟易衝動的,可羅成卻少年老成不為所動,顯然不是那種愣小子,也不是濫好人,已經顯得與眾不同了。方出場,獨特的性格就被撕開一角。再往下看,羅成的外貌描寫就出現了,“頭戴亮銀白虎盔,身披素銀甲,外罩素羅袍,面如敷粉,也就在十六七歲光景。”——這樣的描寫不禁讓人想像那白馬素衣,玉面寒槍的美少年英姿,就先令人愛了。等到羅藝問秦瓊乳名,羅成就在心裡說:這不用說了,一定是我表哥到啦。——好聰明的孩子,道頭知尾。到此為止,我對羅成的思想感情僅僅停留在佩服。孩子氣十足連環畫:羅成擒五王秦瓊帶羅成下館子,問他吃什麼,“羅成臉一紅,扒在秦瓊耳朵上說:“我要不上來,你要吧。’”然後聽不懂“銀針”、“被窩”,心裡納悶:怎么被窩也上來了?表哥怎么叫我吃被窩呀!——雖然有評論說這段羅成不知道點菜卻不聲張的情節,透出點沉穩早熟,但我覺得這還這神情,動作,語言,心理活動,透過字面遙想,真是可愛極了。而且回去以後羅成還和父親羅藝繪聲繪色地描述從沒吃過的“銀針”(豆芽),更是好笑極了,活脫脫一個五穀不分的世家小公子,卻親切讓人愛。接下來兄弟傳槍遞鐧的情節,我更熟悉說唐里寫兩人各瞞絕招的那種說法,也認為那樣寫得有創意。但《興唐傳》里寫羅成瞞下回馬槍,我正覺得他心計深早熟,但接著就寫他表現了一下閉氣功,還告訴表哥自己貪玩時用閉氣功裝病蒙父親,這個心眼兒讓秦瓊對他也起了戒心——不禁又讓人感覺到羅成真是個不乖的小鬼頭,卻和我們周圍的所有調皮孩子一樣貪玩,實實在在的親切可愛。再往下看,兩人看秦用表演錘,又出現了一句話:“羅成便對秦瓊說:“表哥,你看這個賣藝的,長得多威武,真把我愛死啦!” 語氣還是十足的孩子氣,你說可愛不?真把我愛死了。


角色經歷

秦瓊和羅成秦瓊不喜歡羅成,不是因為嫉妒羅成的才能。恰恰相反,他喜歡錶弟的才能,卻害怕他的喜怒無常和不可捉摸的性格。徐茂公這個瓦崗第一聰明人也說過:我猜不透羅成的心思。秦瓊也害怕。他之所以害怕,是因為他深愛表弟,無論這個愛來自血緣還是別的什麼,他越愛表弟,就越害怕。他怕的是有遭一日這個表弟站到了自己和瓦崗兄弟的對立面。回馬槍正因為他深知表弟的驚世才華,才惶恐擔憂他有一天成為眾人的敵人。那么那一日的他,該如何自處?這種巨大的壓力讓秦瓊一直不敢和羅成交心,直到羅成最終投奔西魏,他的擔子才徹底放下。那段時間,秦瓊終於可以放心大膽的和羅成醉酒當歌,終於可以和羅成、程咬金結成西魏鐵三角了。羅成對表哥的心思知道嗎?他本是個聰明剔透的人物,或許還是能揣測到表哥的想法。但是他對秦瓊的仰慕,並沒有動搖過。有一種解釋比較有趣,那是正因為羅成自己無法做到一個道德完人,但他覺得秦瓊是。秦瓊的重情重義就象太陽一樣吸引著羅成。看過《飄》裡面郝思佳對湄蘭的那種感情么?沒有傳統道德觀,做事不擇手段的郝思佳,卻傾慕完美品行的湄蘭,兩個人在南北戰爭的時候結成了生死情誼。這對表兄弟就以這樣奇特的方式結成了牢固的友情。秦瓊面對有恩於自己的殺父仇人楊林徘徊於痛苦之間,羅成替他出手;秦瓊面對金銀財寶拉攏自己的王世充無法冷臉相對,羅成代他拉下臉來。而秦瓊呢,他用自己久經世俗的圓滑維護羅成,為羅成在拉繃氣氛時放下一個台階。他充當了羅成和其他人之間的潤滑劑,他用自己無聲的認同站到表弟的一邊。這樣的彼此維護,雖然痛苦,卻也糾纏。如果朋友可以用選擇題完成,秦瓊一定願意成為單雄信的朋友。秦瓊施恩從不圖回報,但他欠了單雄信的這份情,卻變成了債,一輩子都還不清。但是朋友,不是債與欠債的關係,是心靈相通的契合。秦瓊最後的朋友,不是賈家樓那些曾經稱呼他大哥的男人們,卻是自己一心疏遠的表弟。只有在羅成面前,秦瓊才不必顧及面子,不必強裝大度,不必猶豫著擔心得罪對方。只有在羅成面前,秦瓊不再是偽,而是輕輕鬆鬆的真。即使這種真,不完美,也不好看。因為羅成的心靈,夠強大,也夠堅韌。他做大事,百折不回;他遇突變,能屈能伸。他不需要秦瓊報恩,不會時時提醒秦某人,我又救你多少次。在秦瓊面前的羅成,也是真。這種真,羅成不解釋,只任他去感受。並不是有血緣就一定會成為朋友。姜春和羅成的關係更近,但是兩個人沒有成為朋友。姜春只看到自己異母兄弟對楊義臣的狠,看不到他對西魏的情;他只看到羅成的心計,看不到心計後面保護兄弟們的細密用心;他的眼中只有兄弟的小壞,卻看不到兄弟的大好。他只看到他殺死敵人時的薄情,看不到他為了救兄弟時厚意。姜春和羅成,名為兄弟,實為路人。羅成的好,秦瓊最懂。秦瓊的好,羅成最明白。彼此了解對方,明了對方,寬容對方,這種兄弟,無須血緣。程咬金與羅成(一)賈家樓四十六友,最鐵的三個就秦瓊、程咬金與羅成。秦瓊和羅成好還帶有中表之親的含義的話,程咬金的身世經歷性格與羅成幾乎是八竿子打不到一塊,他們能成為兄弟,是興唐傳中最不可思議的一件事情。簡單的例子,羅成第一次到賈家樓,交朋友只找那種外表帥氣的人,譬如王伯當、譬如柴紹。他當時的表現,完全就是一個只看外表交朋友,不懂世事的公子少爺,兩個字形容——“膚淺”。程咬金呢,人長得醜不提了,一個賣私鹽的混混,坐牢房的油子,偶爾被尤俊達這個傢伙拉入黑社會,第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就是劫皇槓。隋唐演義 張翰飾演羅成這兩個人剛開始的友誼,或者說程咬金對羅成的好感,起源於羅成獨自與單雄信的對抗。當時情勢下的單雄信,挾著綠林大老的氣勢,人皆懼之,大肆逼問是誰截了皇槓。秦瓊攔不住,尤俊達嚇得要死,其他的綠林人物自然站在他那邊,公門之人也是虎視眈眈。任何人處在當時當地的境地,想的不外是明哲保身,程咬金的憤怒或者孤單可想而知。羅成站起來那瞬間,程咬金心中一定充滿了感激和溫暖。沒有任何理由,這個看起來清秀柔弱的少年竟然是世間最強橫的人物,他是當時唯一敢厲聲指責並阻止單雄信查問此事的人。仔細看一下當時興唐傳的描寫,很有意思。柴紹剛剛和羅成交上了朋友,柴紹的表現是悄悄的拉羅成的衣服,要他不要惹事,不要得罪這些綠林強盜。 程咬金或許在那時就決心交上羅成這個朋友。只有他看出了這個公子哥一般的少年浮淺的外表下,深藏的熱血和氣概,也只有他看出了羅成的身上有著和自己一樣的無法無天的鬥志和勇氣。友情有時就象愛情,由一件事情引發,轟轟烈烈的蔓延開去。於是程咬金終於推倒了多次要自己不要開口的尤俊達,挺身而出:“是我做的!”這種態度,想必也震驚了所有人包括羅成。畢竟,劫皇槓是抄家滅門的大罪。羅成當時的表現是傾慕地要命。他有點象那種青春期的少年,急於背叛壓抑自己的背景、家庭。在他來山東之前,可能早就想了一千次那個劫皇槓的人物是什麼樣子,他的心中可能早就羨慕這種人物到了極點。沒有料到,這樣的英雄原來就是身邊的“四哥”。如果放在今天,他也許會掏出一個本子主動請程咬金簽名留念。當時當地,他的表現卻是:為程咬金大聲叫好!他的熱烈擁戴幾乎達到阿諛奉承的程度,興唐傳里的細節描寫很精妙,說他多次在程咬金講故事的當口充當背景音樂:“好!”有點類似那些聽交響樂的觀眾,在昂揚的樂曲中突然鼓掌打斷演奏的效果。程羅的友情,就是當時誕生的。(二)程咬金是興唐傳中的鬼馬精靈一般的人物。常常於嬉笑之間打敗對手,他心眼要再壞點,就是一個哈哈兒,人要再俏點性格要再無恥點就是一個韋爵爺。善良的本性決定了程咬金成為了大家心中的“福將”。福將,似乎帶有運氣的成分。程咬金的福氣不是運氣,而是生活歷練出的本能。他能夠透過每一個細節發現對方的本質,但他不是多話的人。關鍵時候拋出殺手鐧才是他最大的本事。而他更大的本事,就是裝糊塗,總是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不該做的,他不會強硬的對抗,讓對手下不來台,他會採取更滑頭的方法去逃脫自己的義務。這樣的人物,說他是興唐傳第一強人當不為過。他和羅成的友情,對兩個人都是幸事。賈家樓大家一時衝動決定要造反,羅成終究還是被徐茂功勸回了幽州。當時,相信不少綠林中人,並不把羅成當作兄弟,那些低層次的官吏,也不會以為這個幽州的小王爺和自己真的在一條線上。大家都把他看作那種青春期綜合症的少年,最多是造反失敗時,或許能在他的地盤藏一藏身。程咬金是唯一不曾懷疑過羅成的人。連秦瓊也懷疑過羅成,羅成要是知道表兄懷疑過自己,一定會很傷心。程咬金相信這個老兄弟不象他外表那么衝動,他也相信羅成內心深處是真的想乾一番大事業。因為他們是同類人。這種信任後來挽救了瓦崗。楊林大軍圍困瓦崗,人人都沒有辦法。有人提議問程咬金,畢竟他是大魔國的“皇帝”,這個提議遭到了嘲諷。程咬金這個皇帝,沒人當他真是皇帝,也沒人當他真有本事。只不過需要一個名頭,而他又是最沒有野心的一個,才被推到了“龍位”。程咬金一句話就解決了難題,去北平請羅成來。是啊,羅成的本事最清楚的應該是秦瓊,但是他沒有想起。羅成真的會來嗎?這也是一個大難題。最自信的就是程咬金:他一定會來。我信你,你必不負我所望。程咬金這個心態類似於蘇夢枕。羅成果然來了。他來的過程十分曲折,這個以後再分析。程咬金迎接的禮儀非常高,排場非常大,他早就摸透了羅成的心思,知道他好面子。不過反過來想,別人冒著生死來營救大家,這點排場不給,也太不像話。可惜就這樣,還有人暗中和羅成賭氣。人世間的複雜也在這裡。這樣也就凸現了程咬金和羅成友情的根本:互信。信任是情誼的根本,而這種信任不需要常在耳朵邊瓜噪。你需要,我就來了。經歷了長蛇陣的驚天動地,再沒有任何力量能打斷程咬金對羅成的維護和尊敬。而羅成也明白了一個道理,在所有的兄弟當中,真正把自己當兄弟的人其實是程咬金。程咬金和羅成身上有很多共同點,雖然他們的外表大相逕庭。第一個共同點就是膽子大。膽子大不等於莽撞,膽子大的人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會心慌,都自信滿滿。興唐傳裡面做過臥底的只有三個人,一個是秦瓊,一個是程咬金,一個是羅成。秦瓊主要是早期在楊林手下周旋。程咬金則是多次在對敵時被對手活捉,這真是提著腦袋玩的主。他真能抓住對方的心理,憑著三寸不爛之舌勸說對手放人。這等氣魄和本事,舍咬金其誰?羅成的臥底就更加複雜,銅旗陣一戰,他身為臥底,要讓楊義臣徹底信服自己並交權,非常人能為之。他外表狂傲,這種特別表現的狂傲,讓楊義臣覺得他再有本事也是做不了反叛的事情;他心思卻很慎密,仔細的安排路線、人選、時間等等。這樣的羅成,複雜得更可怕,任何人都會覺得有這樣的人是自己的對手,實在是可怕。第二個特點是家庭生活幸福。家庭生活幸福有個好處,就是性格不會那么偏激。水滸里的英雄是沒有愛情的。但興唐傳里秦瓊有過一段小小的浪漫。程咬金的婚姻則近乎欺騙,騙來裴小姐,入洞房的時候女方才發現程咬金這般醜陋,氣得又哭又叫。程咬金不像尉遲恭娶黑白夫人那樣先奸後娶,他非常有氣魄的表示不在乎女方反悔。而見小姐的心思鬆動時,他又會很體貼的告訴對方,自己願意愛她疼她一輩子。他用自己的體貼打動了裴翠翠的心。能夠想像一個柔情似水的程咬金么?他終究疼了裴小姐一輩子。羅成的婚姻書中幾乎沒提什麼字,隱約知道他的妻子姓莊,也算少年夫妻。他對妻子是否體貼,表面上是沒有明筆的。暗筆里卻有秦瓊、程咬金、羅成游洛陽時,前面兩位的妻子都留在老家,後面一位則帶著母親、妻子、丫鬟一大堆出遊。可以想見他們年輕夫妻還是很喜歡這種遊玩的時光,加上羅成的母親性格也是活潑的,才會組建這么一個旅行團。後來秦瓊、程咬金逃離洛陽,羅成為了親人被羈絆下來。他那樣高傲的性格,也不惜曲意奉承單雄信和王世充,可見他對家庭的重視。而電視版隋唐英雄中,羅成則為其愛妻辛月娥痴情一生。第三個特點是不嫉妒別人。膽大自信的人絕對不會嫉妒別人。程咬金在大家都沒把自己當回事情的時候,沒有自卑,卻用自己的智慧一步步贏得眾人的尊敬。徐茂功屢屢捉弄他,他並不記恨,照舊樂呵呵地和徐老道做朋友。要換了是單雄信,徐茂功這么損他,他早和徐茂功勢不兩立了。別人武功高過自己,程咬金也不嫉妒。尉遲敬德本事高過他,程咬金則採用智慧的方式多次截糧,贏得尉遲敬德心服口服。而對羅成,程咬金更是把他當作一個壞脾氣的小弟般近乎寵愛。沒有寬廣的心胸,程咬金便無法做到這種心中有我,旁人如風的態度。羅成沒有嫉妒?聽起來似乎不可思議。在〈興唐傳〉中卻是事實。他也不是沒有遇到過對手,客棧第一次遇見丁延平,羅成就發現自己的槍法對付不了丁延平的雙槍。他費了不少心思從丁延平口中套取破雙槍的秘訣。其實他還有種更簡單的做法,直接把丁延平灌醉後毒殺。他沒有,更願意採取陣中相逢,光明正大打敗對方的方式。遇見高手,性格光明就是羅成的特色。羅成在遇見比自己強的人的時候,第一個念頭永遠是當學生。在武學上面,他近乎痴迷。他當過秦瓊的學生,當過老和尚的學生,當過丁延平的學生,儘管這些人都對他藏了私,他學而不倦的精神的確讓對手畏懼。破銅旗陣遇見姜春,羅成也輸了。而且運氣不好,還被姜春的結義兄弟揍了一頓。但他得知姜春是自己同父異母兄弟後,第一反應不是嫉妒而是歡喜,太好了,我可以學習新的槍法了。敗不可怕,關鍵是不斷學習更新自己。在武學心態上,羅成超越了興唐中任何其他英雄。有了這么三大共同點,程咬金和羅成的平等對話足以展開。誕生於傳奇的友情,延續的基礎則是健全的人格和平等的心態。聶遠版羅成程咬金喜歡耍點小滑頭,也常常撒點謊言。但他幾乎從沒有欺騙過羅成。或許是他深知這個老兄弟的精明不亞於自己。羅成是真精,咬金是裝傻。但是再好的朋友,也會有衝突的時候。咬金難得對羅成撒的兩個謊,就導致了衝突。羅成和程咬金髮生的衝突有兩次,一次是程咬金拿玉璽換了蕭妃。羅成無意中聽到,程咬金象做錯事情的小孩子一樣死不承認,被羅成賞了兩巴掌。事後程咬金認了錯,從那次起,瓦崗的弟兄開始對西魏失望了,埋下分崩離析的種子。這次衝突對西魏是大事情,對於兩個人的情誼來說,卻算不得什麼。第二次衝突是鎖五龍時,程咬金以為羅成陣前想殺死單雄信,這下程咬金真的火大了。羅成再大的脾氣他都能承受,就是不能忍受他要傷害自家兄弟。所以他的表現是在兩軍開戰時躲起來睡覺,被羅成抓個正著。打仗的時候沒有人能猜透羅成的心事,他對程咬金誤會自己並不解釋。作為一個卓越的軍事領導,羅成的風格適合於現實的軍隊,而不適合他的兄弟們。這次抓了程咬金的現行,按照規定該殺頭,咬金開始對老兄弟撒嬌了:你不是真的想讓你四嫂守寡吧。羅成只是笑,知道活捉單雄信還要靠程咬金。兩個人再次合作,最終抓到了單雄信。這之後就是我們常說的淤泥河情節,是程咬金為了釐清羅成陣亡的真相抽絲撥繭的行動。不管怎么說,陣亡對將軍來說不是恥辱。但是被內部人陷害卻是冤屈。程咬金在痛苦無比的情況下執著追尋真相的精神更象美國一部片子裡,那個將軍奉命去調查伊拉克戰場上某女軍官犧牲的真相,隨著不同的人的不同講述,真相一點點揭露出來,還給大家的是更加悲壯的場景。羅成這一生,未負程咬金。從賈家樓歃血結盟開始,到長蛇陣易容戰楊林,從銅旗陣捨生救西魏,到洛陽協助大唐一統中原,羅成和程咬金的情誼未變。程咬金這一生,也未負羅成。他對羅成的好,是信任,是支持,是維護,是惺惺相惜的相對一笑。更是共同浪跡天涯的瀟灑,共同浴血奮戰的英勇。兄弟若此,夫復何求?單雄信與羅成《興唐傳》是一本評書,經歷了文人的整理,因此裡面的人物比較一般評書那種單薄的形象有了一種質的改變。最複雜的一個人物當屬單雄信。他和羅成的之間那種“仇恨”到最後的激化,從傳統意義上講是沒有任何理由和道理的。羅成沒有殺害他的任何親人,即使背叛,背叛的也是王世充,而王的王國,被幾乎所有人認為是沒有前途的。我們先分析單雄信這個人的特色,在傳統社會中,一個人總要遵守一些基本的規則,譬如“忠、孝、義、愛”。忠對單是沒有意義的,他早早的反了朝廷,做了綠林好漢,打家劫舍,後來又高舉義旗。所以單雄信是個徹底沒有“忠”字觀念的男人。再看“孝”,單雄信被大哥撫養長大,大哥卻被李世民誤殺。所以單雄信對孝的這份期待轉化為恨,對李淵的仇恨。他的孝有多重,恨就有多深。先看“愛”,這裡的愛指的是男女之愛。單雄信是沒結婚的,一直到被王世充的女兒王楚楚招親。單雄信對楚楚的態度是伸手就打,張口就罵,一直到他要去踹營了,他對楚楚公主的態度還是十分粗暴。可見在單雄信的心中,愛情二字幾乎是毫無地位的。在單雄信的心目中,“義”字排到了第一位。這個“義”,他甚至願意用生命去維護,對他來說,“義”的存在才是他生命中最幸福的事情。那么什麼樣的義他最喜歡呢?簡單的說就是“做大哥”。在賈家樓聚會前,他一直是綠林的大哥,兄弟們無不敬重。即使那個號稱打遍黃河兩岸無對手的秦瓊,也被他的“義”折服。二賢莊賣馬一段,秦瓊的淪落被單雄信搭救,從此秦瓊就成了被施恩者,單雄信就在心理上成了秦瓊的永恆的恩人。秦瓊很厚道,但並不傻。這種施與受的感覺導致他和單雄信永遠無法處於一個平等的位置。無論他後來處理單雄信的綠林帳本,還是染面鬧登州,他已經無法回報單雄信的“恩德”,所以他們做不了知己。知己要的是平等,他們不平等,如何成得了知己?但是單雄信是不覺得的。他享受著這種做大哥的感覺,快樂,豪放,一直到賈家樓聚會,羅成的出現徹底摧毀了他的好感覺。他遇到了一個完全與自己做事規則不相同的男人——羅成。第一個打擊單雄信好感覺的是程咬金,程咬金是興唐傳中那種鬼馬精靈一般的角色。他劫皇槓就破了單雄信的綠林規矩。後來乾脆來截道要壽禮。結果三斧頭殺了單雄信一個措手不及。好在咬金外表看起來很粗魯,有點傻呼呼勁,在單雄信看來是不值一提的。所以他的第一次失敗,是意外。羅成出現了。這個外表看來就一個公子哥的傢伙拿著銀槍,騎著白馬,洋洋自得地從山下經過,命人叫的居然是“誰敢來劫小爺!”。有句話“強龍不壓地頭蛇”,羅成你就算是幽州的大龍,到了山東的地面也該遵守些規則。羅成是興唐傳中的一個謎,也是單雄信心中的一個謎。這個人從來不遵守任何既定的規則,他總有一種說不出的狂傲和自信,只按照他自己的遊戲規則做事情。羅成輕易就打敗了單雄信,他的武力對單來說幾乎達到一種高不可攀的狀態,這對單雄信自信的心理是巨大的衝擊。緊接著,單面臨羅在“義”字上更大的衝擊。單是秦瓊的恩人,秦瓊是羅成的表兄,那么單雄信理所當然的就應當是羅成的恩人。他帶著這種自然想接受羅成的膜拜時,羅成的表現居然是:你是表哥的恩人關我什麼事?這個死結就此結下。單雄信當然不會換個角度來思考,其實羅成也是秦瓊的恩人,因為羅家的關係,秦瓊才最終擺脫了小捕頭的狼狽命運,步入一個比較高的軍官層次。羅成的思維是:這算什麼恩啊?他覺得自己對表哥好是理所當然,自然單對表哥好也是理所當然。那么秦瓊沒有恩人,我羅成自然也沒有恩人。正是這種思路讓秦瓊和羅成站在平等的地位上對話,卻拉開了單與秦的距離。賈家樓是所有英雄命運的轉折,更是單雄信的轉折。從此,他遇到了更多優秀的人物,從此,他再也沒有做大哥。在他的心中,希望“主動讓賢”的自己能得到兄弟們更多的尊重,可惜羅成用他的藐視徹底打擊了他。羅成那種眼高於頂,永遠只和最強者對話的心態,讓單雄信意識到自己不再是強者。他對羅成的心理變得矛盾起來。一方面他覺得只有贏得羅成的尊重才是真正的“大哥”,另一方面他又痛恨著這個時時壓過自己的男人。這點疙瘩越積越深,終於到達無法自拔的狀態。羅成第二次出現在單面前是破長蛇陣。楊林大軍圍困瓦崗,瓦崗危在旦夕。程咬金一句話點醒了眾人,我們這裡沒能人可以去請啊。於是羅成千里迢迢冒著全家滅門的危險趕到了瓦崗。這對瓦崗所有人來說,也是他們報答不完的巨恩。不過沒人想過,大家都覺得理所當然,這才是“義”呀。羅成自己也沒覺得很了不起。他真正期待的,不是別人對他的感恩,而是自己一個人如何破掉楊林大軍的巨大挑戰。那種對手越強,我就越喜的態度是羅成性格上的特色。電影《俏羅成》他對單雄信還沒忘記。羅成對單雄信的態度更象一個惡作劇的孩子,總想去戲弄那個一本正經的傢伙。連排兵布陣他還沒忘記作弄一下單。這種小茬子,如果放在程咬金身上,多半哈哈一笑就過去了。放在單身上卻嚴重的刺激了他的自尊心。單覺得這是羅瞧不起自己的表現。通常來說,心裡有了自卑的念頭,對別人的言行就特別在意。單就徘徊在這種失意又自卑的感覺當中,羅成簡直就是他心中的一根刺,牢牢的提醒著他,刺激著他。好在這種刺激被秦出來嚴詞訓斥羅成給遮掩過去了。秦瓊的態度讓單感動,又讓他心有感觸。因為秦瓊對羅成的嚴厲更多的是一種“咱們是自己人,所以可以不講情面”那種嚴厲,相比之下,自己反成了秦瓊隔一層的兄弟了。隔閡讓單更加的寂寞。羅成第三次出現在單面前是銅旗陣做臥底。他照舊招牌似的狂傲,招牌似的洋洋自得。結果,錘震十八國的李元霸出現了。李元霸在四平山幾乎成為了一個神,他的兩柄大錘如同施了魔法一般的恐怖。當李元霸沖向羅成的時候,單雄信心中是怎么想的呢?他也憎恨李元霸,但看見兩個都自高自大的人衝撞時,心中恐怕更多是一種興奮。結果是羅成一槍傷了李元霸,維持了他的招牌狂傲。李元霸的反應也很有趣,他並不生氣,反為自己多了個對手感到興奮。兩人在銅旗陣陣膽相會時,李元霸高興的叫羅成“小白臉哥哥,你的槍好狠啊。”羅成回答也是客客氣氣,頗有幾分惺惺相惜的意思。這真是單看不懂的地方。羅成徹底進入西魏後,他和單之間沒有什麼大的衝突。更多的時候,他和秦瓊、程咬金混在一起,徹底成為了西魏的鐵三角。每一個人都找到了自己的知己,徐茂功和魏徵,王伯黨和李密,但是單雄信是孤獨的。他孤獨的離開了西魏,孤獨的走在天涯,孤獨的走入洛陽。被王世充騙成了女婿。也許他心裡最遺憾的是:我已經多年不做大哥了。也許他只求能在戰場上與唐軍一決生死。義不存在了,惟有“孝”能帶給他生命的意義。討論洛陽三賢對單雄信的意義,也許才能最終揭示單的心態。秦瓊、程咬金、羅成進入洛陽是種偶然,偶然的因素是秦瓊、程咬金的家人留在老家,羅成的母親和妻子卻跟著他出來旅遊。兩位女士強烈要求看洛陽牡丹,一大群人就進了洛陽。單雄信孤獨的處境有了著落,他想出各種辦法要留下三人。他的心中,更多的不是為了王世充,而是“義”字又有了著落。無論三人是否願意或者喜歡,總之只要他們肯留,單雄信的生命中就有了陽光。他也許還憧憬著鐵三角能成為鐵四角,以前他和羅成有什麼小彆扭他也不在乎了。西魏最了不起的三個人和他終於捆綁在一起了。但是,單單憑他的“義”字,還是留不住三人的心。程咬金和秦瓊率先高飛,單單羅成留下來了。《說唐》中解釋說是羅成生病,《興唐傳》的解釋是羅成家眷太多。或者說,羅成擔心單或者王世充為了強留自己,傷害母親和妻子。單的表現是很奇怪的。一開始他不相信羅成講“義”,後來又完全相信了。秦瓊和程咬金對他來說,根本比不上羅成的“義”重要。羅成的認可,才是他“義”的世界的完美。可以想見,那段時間單和羅能天天在洛陽喝酒的日子,是造反以來單最快樂和最幸福的時光。而羅成,為了保護自己的母親和妻子,甜蜜的奉承想必是不會藏私的。至於他內心喜不喜歡和單在一塊,只有他自己最清楚。再來看羅成背叛洛陽對單雄信的打擊就一目了然了。單認為自己對羅已經做到了人世間獨一無二的好,他把和羅成這份情誼看作了人世間最後值得珍惜的感情。作為一個把“義”看作生命的男人,他潛意識也希望羅成能夠用生命來維護這段情誼。羅成其實是明白單雄信的想法,他在審時度勢上的精明掩藏在驕傲的外表下面。對羅成這樣的男人來說,只要認準一個目標,沒有什麼感情能阻止他前進的腳步。在他的心中,一直覺得單雄信是用自己親人的安全來威脅成就所謂的“義氣”,所以他不但要把母親和妻子安全送出洛陽,他還要攻打下洛陽。只要打下洛陽,才能洗清自己在這裡被迫強顏歡笑的恥辱。這就解釋了羅成在鎖五龍時的殘酷表現。羅成背叛洛陽後,單雄信的表現是整日喝酒,他只有一句話,“等羅成出現再叫我。”這種表現,相信就算他老婆給他戴綠帽子都不過如此。他簡直就象要和羅成上演一幕但求同年同月死的大戲似的。要是羅成知道單雄信已經把兩者情誼的破裂視作生命的絕途,他多半不會大模大樣的出現在唐營。張翰飾演的羅成(35張)可惜羅成的心思還是和當年賈家樓一樣,逗逗這個小氣的單五哥,再利用他攻破洛陽。一個決心用生命來獨踹唐營,一個冷靜得布置圈套。分明是兩個毫無交集的男人,由於機緣巧合卻被硬拉到“義”字的審判席上對撞。玉花公主的眼淚和孩子的哭聲都拖不住單雄信覓死的決心,單雄信想死在羅成的槍下,讓對方痛苦後悔一輩子。但他連這樣的機會都沒有得到,羅成居然用陷阱把他活捉了。活捉,更是一個將領最大的恥辱。單雄信一生都在期望獲得羅成的認可,卻連最後的敗北都是恥辱的被活捉。《興唐傳》里的單雄信最後是自殺的。他的“孝”報不了,他的“義”被羅成的負心徹底擊垮。他除了死,似乎已經沒有別的選擇。死時的單雄信特別孤單。秦瓊趕到時的嚎啕大哭,再也挽不回單雄信的生命。其實秦瓊心中明白,最先傷害單雄信的,不是羅成,而是自己。戰地情緣涉及羅成的文藝作品中,經過《說唐》及後來的評書曲藝等加工,羅成形象日漸豐富飽滿,成為“隋唐演義”題材中光彩奪目的人物形象。但後來作品中在描繪羅成感情經歷的作品相對較少,如此一位年輕英俊,沒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情感歷程,實為遺憾。這在很大程度上也使得某些影視作品根據自己想像和需要,給羅成胡亂搭配、編造女友,自行編造感情戲,甚至以犧牲羅成人物形象為代價,實屬低俗無知之舉。其實,早在《說唐》之前的《隋唐演義》中,便有比較精彩的羅成情感歷程描寫,這是後來版本普遍缺乏的。羅成最著名的紅顏知己,便是原大夏勇安公主、後成為羅成夫人的——竇線娘。《隋唐演義》以細膩流暢、極富情感的筆法,描繪了羅成與竇線娘傳奇的“戰地情緣”,同時塑造了巾幗英雄竇線娘形象。可以說,《說唐》成就了羅成,《隋唐演義》成就了羅成妻子——竇線娘。《隋唐演義》第四十九回……直殺到天明,只見末後一隊女兵,排住陣腳,中間一員女將,頭上盤龍裹額,頂上翠鳳銜珠,身穿錦繡白綾戰袍,手持方天畫戟,坐下青驄馬。羅成看見,忙收住槍問道:“你是何人?”線娘道:“你是何人,敢來問我?”羅成道:“你不見我旗上邊的字么。”線娘望去,只見寶纛上,中間繡著一個大“羅”字,旁邊繡著兩行小字:“世代名家將,神槍天下聞。”線娘道:“莫非羅總管之子么?”羅成看他繡旗上,中間繡著一個“夏”字,旁邊兩行小字:“結陣蘭閨停繡,催妝蓮帳談兵。”羅成心下轉道:“我聞得竇建德之女,甚是勇猛了得,莫非是他,可惜一個不事脂粉的好女子,不捨得去殺他。待我羞辱他兩句,使他退去也罷了。”因對線娘道:“我想你的父親,也是一個草澤英雄,難道手下再無敢死之將,卻叫女兒出來獻醜。”線娘便道:“我也在這裡想,你家父親也是一員宿將,難道城中再無敢死之士,卻趕小犬出來咬人。”惹得眾女兵狂笑起來。羅成大怒,一條槍直殺上前。線娘手中方天戟,招架相還,兩個對上二十合,不分勝負。羅成見線娘這枝方天戟,使得神出鬼沒,點水不漏,心中想道:“可惜好個有本領的女子,落在草莽中。我且賣個破綻,射他一箭,嚇他一嚇,看他如何抵對。”羅成把槍虛幌一幌,敗將下去,線娘如飛趕來,只聽得弓弦一響,線娘眼快,忙將左手一舉,一箭早綽在手裡,卻是一枝沒鏃箭,羽旁有“小將羅成”四字。《戎馬良緣》羅成與竇線娘 線娘把箭放在箭壺裡,蹙著眉頭嘆道:“羅郎,你好用心也!”亦把方天戟閣住鞍鞽,在錦囊內取出一丸金彈來,見羅成笑嘻嘻兜轉馬頭跑來,線娘扯滿了彈弓。羅成只道是回射一箭,不題防一彈飛去,早著在擎槍的右手上,幾乎一枝槍落在地上。羅成叫手下拾起來一看,卻是一個眼大的金丸,上面鑿成“線娘”兩字。羅成道:“這冤家竟有些本領,我若得他同為夫婦,一生之願足矣?”喜孜孜的,在馬上相著線娘,越看越覺可愛。線娘在馬上,看羅成人材出眾,風流旖旎,心上亦欣喜道:“慚愧,今日逢著此兒,我竇線娘若嫁得這樣一個郎君,亦不虛此生矣!”兩下里四隻眼睛,在馬上不言不語,你看我,我看你,足有一兩個時辰。夏軍中那些女兵,覺道兩個出神的光景,不好意思,笑道:“這位小將軍,豈不作怪,戰又不戰,退又不退,為什麼把我們黃花公主,端詳細認,想是看真切了。回去要畫一個圖樣兒供養著么?”羅成笑道:“我看你家公主的芳年,可是十九歲了?”線娘低著頭兒不答。一個快嘴的女兵答道:“一屁就彈著。”引得線娘也笑將起來,低低的問道:“郎君青春幾何?”羅成答道:“叨長二春。”線娘又問道:“椿萱並茂否?”羅成答道:“家慈五十九,家嚴六十一,請問公主良緣何氏,曾于歸否?”線娘羞澀澀的,低著頭下去不開口。又是那個女兵說道:“我家公主,實未有人家,有願在先。”正要說出來,線娘把雙眉一豎,那女兵就不敢開口。羅家小卒道:“既是你家公主,與我家小將一般未有定婚,何不說來,合成一家,省得大家住日廝殺?”羅成把馬縱前幾步道:“公主若不棄嫌,當倩冰人向尊處聘求何如?”線娘道:“婚姻大事,非兒女軍旅之間,可以妄談。郎君若肯俯從,妾當守身以待,但恐郎君此心不堅耳!”羅成道:“皇天在上,若我羅成不與竇氏,”忙問:“請問公主尊字?”線娘道:“金丸上你沒有見么?”羅成又重新說道:“我羅成此生不與竇氏線娘為夫婦者,死無葬身之地。”誓畢,線娘見羅成說誓真聶遠飾演的羅成(20張)切,不覺泫然淚下道:“郎君既以真心向妾,妾亦生死以真心候君;但若尊翁處請人來求婚,父皇斷斷不從。”羅成道:“若如此,我向何處求人來說。”
  線娘想一想道:“郎君認得隋太僕楊義臣乎?”羅成道:“楊太僕是吾父之好友。”線娘道:“此人是父皇所敬畏者,待我們去滅許後歸來,郎君去求他執柯,斷無不妥。”正說完,只見後面塵揚沙起。女兵說道:“我家有人來了。”線娘拭淚道:“言盡於此,郎君請轉罷。”大家兜轉馬頭,未遠一箭之地,線娘又撤轉頭來一望,只見羅成又縱馬前來。線娘只得又兜轉馬頭問道:“郎君既去,為何又來?”羅成道:“雖承公主真心見許,還須付我一件信物,以便日後相逢記驗。”線娘道:“不必他求,君家一矢,妾當謹藏;妾之金丸,君當藏好,便可驗矣。”羅成只顧把馬近前,猶依依不捨。線娘道:“羅郎你去罷,妾不能顧你了。”以手掩面,別轉馬頭而去,隨戒女兵,不許漏泄風聲。行不多幾步,原來竇建德因線娘不回,放心不下,又差曹旦領兵來接應,大家合兵一處回去了。羅成也望見前面有兵馬到來,只得長嘆一聲,奔回冀州。正是: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際難為情。


影視形象

年份扮演者出處
1992孫晨曦電影《俏羅成》
1996黃海冰電視劇《隋唐演義》
2003聶遠電視劇《隋唐英雄傳》
2012張睿電視劇《隋唐英雄》
2013張翰電視劇《隋唐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