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1、無道;胡作非為。2、刑律名。3、不說。4、猶不覺,不料。5、猶言不奈,不堪。謂難以承受。6、猶言豈不知,不思量。7、現有時為不知道的意思。
1、無道;胡作非為。《左傳·僖公二年》:“今虢為不道,保於逆旅,以侵敝邑之南鄙。”《史記·殷本紀》:“不道,毋之在國,女毋我怨。’”明 袁可立《奏朝鮮廢立疏》 :“琿果不道,宜聽太妃具奏,以待中國更立。”2、罪名。指滅絕人道的行為。《漢書·翟方進傳》:“律:殺不辜一家三人為不道。”隋、唐律都列為“十惡”之一。《唐律疏議·名例·十惡》:“五曰不道(註:謂殺一家非死罪三人,及支解人,造畜蠱毒厭魅。)”非死罪,即無死罪。蠱毒,暗中用毒藥或人工培養成的毒蟲害人。厭(yǎn)魅:用祈禱鬼神或暗中詛咒等迷信方法害人。後來歷代法律中都有關於“不道”罪的規定,明、清律的處刑尤為嚴厲。3、不說。4、猶不覺,不料。蘇軾《洞仙歌》詞:“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楊萬里《戊戌正月二日雪》詩:“只愁雪虐梅無奈,不道梅花領雪來。”5、猶言不奈,不堪。謂難以承受。《紅樓夢》第二十七回:“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6、猶言豈不知,不思量。鄧林《桂樹》詩:“客衫猶恨吳棉薄,不道邊人盡鐵衣!”7、現有時為不知道的意思。 ——你知道么?——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