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個人資料介紹_個人檔案(生日/星座/歌曲/專輯/MV作品)

戲的個人資料

戲詳細資訊(以下內容包含:戲演藝經歷 主要作品 人物評價 歌曲列表 MV列表 專輯唱片列表等個人資料介紹)
戲生日:1900-01-01

概述

小篆 戲
拼音:xì hū部首:戈部外筆畫:2總筆畫:6五筆:CAT倉頡:EI筆順編號:541534四角號碼:73450Unicode:CJK統一漢字:U+620F基本信息戲xì西安市 驪山 戲亭 周幽王滅於戲(1) 西周地名,在今陝西省驪山(字亦作麗山)之下,有戲亭,周幽王死於此處。成語:流彘滅戲。《國語.魯語》(春秋外傳):桀奔南巢,紂踣於京(今河南省淇縣),厲流於彘(今山西省霍州市),幽滅於戲。孔晁曰:戲,西周地名。史記云:麗山。國語言於戲,則是麗山之下,有地名戲。皇甫謐云:今京兆新豐東二十里戲亭是也。(2) 玩耍:游~。兒~。嬉~。~豫(嬉遊逸樂)。二龍~珠。(3) 嘲弄,開玩笑:~言。~弄。~謔(用詼諧有趣的話開玩笑)。(4) 演員在舞台上化裝表演故事的藝術:~劇。~文。~碼(戲曲演出的節目)。~劇性。(5) 指具體劇種:京~。黃梅~。皮影~。木偶~。馬~。(6) 鄭碼:XSHM,U:620F,GBK:CFB7(7) 筆畫數:6,部首:戈,筆順編號:541534參考辭彙drama joke make fun of play show sport基本詞義戲hū(1) ㄏㄨˉ(2) 〔於((3) (戲)w?)~〕同“嗚呼”。(4) 鄭碼:XSHM,U:620F,GBK:CFB7(5) 筆畫數:6,部首:戈,筆順編號:541534參考辭彙drama joke make fun of play show sport


詳細解釋

戲xì(1) (形聲。從戈,䖒聲。本義:一種兵器)(2) 同本義 (3) 假借為“麾”。軍隊中的帥旗 兵罷戲。——《史記·高帝紀》。正義:“大旗也。”戲下騎從者八百餘人。——《漢書·項籍傳》。註:“大將之旗。”(4) 側翼 戲,三軍之偏也。——《說文》。段玉裁註:“偏為前拒之偏,謂軍所駐之一面也。”(5) 指歌舞雜技等的表演 雲煙古寺聞僧梵,燈火長橋見戲場。——宋·陸游《出遊》(6) 又如:戲場(表演歌舞雜技的場子);散戲;猴戲;遊戲;排戲;配戲(配合主角演戲);扮戲。(7) 戲劇 那明湖居本是個大戲園子,戲台前有一百多張桌子。——《老殘遊記》(8) 又如:戲提調(戲曲演出時負責安排戲碼、分配演員、場面調度等事務的人);戲面(假面具);戲頭(宋代戲曲演出中的主要角色之一);京戲;黃梅戲。(9) 遊戲 尚促織之戲。——《聊齋志異·促織》(10) 姓戲姓(1) 角斗,角力 少室周為趙簡子之右,聞牛談有力,請與之戲,弗勝,致右焉。——《國語·晉語九》。韋昭註:“戲,角力也。”(2) 開玩笑,耍笑捉弄 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論語·陽貨》智襄子戲韓康子而侮段規。——《國語·晉語九》戲曰:“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狀為真,予不飽文,遂以子之言為圖為記,以償我久逋之文債可乎?”——明·顧彥夫《村落嫁娶圖記》(3) 又如:戲辱(戲弄侮辱);戲婦(戲弄新娘);戲說(開玩笑)(4) 遊戲;戲耍 吳用見了,便教軍校迎敵戲戰,他若追來,乘勢便退。——《水滸傳》劇孟行大類朱家,而好博,多少年之戲。——《史記·遊俠列傳》宣德間,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征民間。——《聊齋志異·促織》留連戲蝶。——唐·杜甫《江畔獨步尋花》門外戲。——《世說新語·方正》(袁可立)與辟嬉戲,即為登壇部署兵馬狀。——明 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5) 又如:戲適(遊戲消遣);戲娛(遊戲娛樂)戲 hū(1) ㄏㄨˉ(2) 〔於((3) (戲)w?)~〕同“嗚呼”。戲 huī通“麾”。將軍的旌旗 。如:戲戟(有旗的戟);戲下(在主帥的旌麾之下。引申為部下)(1) 指揮 。如:戲竹(指揮奏樂的用具)。


常用詞組

1. 戲班 xìbān 舊稱戲曲劇團。也叫“戲班子”2. 戲報子 xìbàozi 舊稱戲曲演出的招貼3. 戲本,戲本子 xìběn,xìběnzi 舊稱戲曲劇本4. 戲場 xìchǎng(1) ∶戲園子(2) ∶戲院5. 戲詞 xìcí 戲曲的唱詞和說白6. 戲子 xìzi 舊稱職業戲曲演員(含輕視意)公子早已喚人搭起十座高台,選了二十班戲子。——《豆棚閒話》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韻會》香義切《正韻》許義切,希去聲。《說文》三軍之偏也。一曰兵也。 又《廣韻》戲弄也。《禮·坊記》閨門之內,戲而不嘆。《注》戲謂孺子言笑者。 又謔也。《詩·衞風》善戲謔兮。 又嬉也。 又姓。《魏志》潁川戲志才。 又《廣韻》古文呼字。注詳口部五畫。 又《廣韻》許羈切。《集韻》《韻會》《正韻》虛宜切,音羲。《集韻》嗚戲,嘆辭。○按《廣韻》旣入虞韻,雲古文呼字,又入支韻。亦訓嘆辭,則戲字二音,本皆可讀。《正字通》云:詩於戲卽嗚呼,嘆辭也或嘉美,或悲傷。末代文士輒為體例,若哀誄祭文,卽為嗚呼,封拜冊命,卽為於戲。謂嗚呼為哀傷,於戲為嘆美,妄為穿鑿,其說誠是。然謂呼與戲通,則戲可讀呼,呼仍不可以讀戲,以戲字有羲音,呼字止入七虞也。 又與羲通。伏羲。《莊子》作伏戲。《史記》作虙戲。《荀子·成相篇》文武之道同虙戲。 又地名。《魯語》幽王滅於戲。 又《集韻》呼為切《韻會》吁為切,與麾同。《集韻》旗屬。《周禮·夏官》建大麾以田。或作戲。《史記·項羽紀》諸侯罷戲下,各就國。《注》同麾。 又《集韻》驅為切,音虧。傾側也。《周禮·春官·喪祝注》執披備傾戲。 又《集韻》於宜切,音漪。本作陭。《說文》上黨陭氏阪。或作戲。 又《集韻》桑何切,音娑。娑本作犧。《周禮·春官·兩獻注》酒尊名。飾以翡翠。鄭司農說,或作獻,亦作戲。


說文解字

【卷十二】【戈部】戲三軍之偏也。一曰兵也。從戈聲。香義切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三軍之偏也。偏若先偏後伍,偏為前拒之偏。謂軍所駐之一面也。史漢項羽紀,高帝紀皆曰。諸侯罷戲下。各就國。師古曰。戲,軍之旌旗也。音許宜反。亦讀曰麾。又竇田灌韓傳。灌夫率壯士兩人。及從奴十餘騎。馳入吳軍。至戲下。所殺傷數十人。師古曰。戲,大將之麾也。讀與麾同。又音許宜反。按顏說必本舊音義。似與許說小異。然相去不遠。度舊音義必有用許說者矣。一曰兵也。一說謂兵械之名也。引申之為戲豫,為戲謔。以兵杖可玩弄也。可相鬥也。故相狎亦曰戲謔。大雅毛傳曰。戲豫,逸豫也。從戈。聲。香義切。古音葢在十七部。讀如?。,從豆從虍。鬳,從鬲從虍。虍皆謂器之飾。非聲也。文集戲字的書法戲的書法(4張)漢英互譯中文:戲英文:drama joke make fun of play show sport方言集匯粵語:hei3客家語:梅州腔hi4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字源演變字形對比字形對比


同音字

拼音是xi的漢字共有210個,如下:喜|昔|系|析|犧|錫|戲|鄎|酅|釳|釸|鈢|銑|鎴|鏭|鑴|隟|隵|霫|霼|飁|餏|餼|餏|騱|騽|驨|鯑|鰼|鱚|鰼|鵗|鸂|黖|西|洗|細|吸|席|稀|溪|熄|膝|息|襲|惜|習|嘻|夕|悉|矽|熙|希|檄|晰|媳|硒|銑|烯|隙|汐|犀|蜥|奚|浠|葸|餼|屣|璽|嬉|禊|兮|翕|穸|禧|僖|淅|蓰|舾|醯|郗|欷|皙|蟋|羲|隰|唏|曦|樨|粞|熹|覡|鼷|系|俙|傒|凞|#91;|卌|卥|厀|吚|咦|唽|噏|嚱|塈|壐|嬆|屓|屖|屭|嵠|嶍|巇|徆|徯|忥|怬|怸|恄|悕|惁|慀|憘|憙|扸|晞|晳|暿|枲|桸|椞|榽|橀|橲|#93;|氥|渓|漇|漝|潝|潟|澙|焁|焈|焟|焬|煕|熂|熈|熺|熻|燨|爔|犔|犠|琋|璽|瘜|睎|瞦|磶|礂|窸|細|綌|緆|縰|繥|綌|羛|義|習|翖|肹|脅|脇|脋|莃|葈|蒠|蒵|席|蕮|薂|蜴|蟢|蠵|衋|襲|覀|覡|覤|欣|誒|謑|譆|豀|豨|豯|貕|赥|赩|趇|趘|蹝|躧|郋|郤


期刊

戲劇、電影綜合性期刊。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1月1日創刊於上海,戲雜誌社出版兼編輯,沈劍公發行。周刊,十六開本。創刊詞表明辦刊目的是“希望本刊的讀者都能相信戲劇,一無論舊新劇,一不完全是為了娛樂而產生。戲,自有她的教育上的使命”,因此編者們力求用“比較進步的編輯技巧來介紹或發揚最古老的中國戲劇”。戲劇類主要側重京劇。創刊號上刊登了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苟慧生四大名旦祝賀該刊出版的手跡親筆信。第三期刊印了毛劍秋演出歐陽予倩《潘金蓮》後手書的感想等。連載文章有桐陰廬主的《二十年前劇人觀》、劍雲的《譚蠢培研究》、王唯我的《江南的譚派鬚生》和《廿七年度各戲院》、綠廬主人寫的《田漢、高百歲、王熙春》、罵翁的《論國劇中之‘笑’》等。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2月停刊。共出五期。


越劇講述

古裝劇。張烈於1997年7月編劇。此劇部分情節取材於李漁的《比目魚》。劇情簡介寫襄陽書生譚楚玉迷戀戲劇,以戲本作伴,遊學江南。春郊觀劇,為戲班女角劉妙姑之色藝雙絕所傾倒,毅然不顧身份,入班做戲。春去秋來,劉妙姑對譚楚玉萌生愛意,礙於班規森嚴,台下難訴心曲,就在台上山盟海誓,假夫妻作真夫妻。鄉紳錢思卿垂涎劉妙姑美色,以重金點戲,並願出千兩銀子逼娶妙姑為妾。妙姑母親與班主劉江仙在錢的誘惑和權勢威逼下,應允了親事。妙姑聞知,悲痛欲絕,借在江邊演出《荊釵記》中“投江”一折,當眾憤訴不平,繼而投江覓死。譚楚玉跟著投江,以死相隨。楚玉、妙姑雙雙被漁翁救起。楚玉上京赴考,得官歸來,意欲除惡,不料因曾入梨園,被朝廷以“優伶不允坐衙”而罷去官職。演出歷史由浙江永嘉越劇團參演於浙江省第七屆戲劇節,獲優秀新劇目獎。郭兵獲導演獎,吳昌年、黃光利獲音樂創作獎,羅志摩獲優秀舞美設計獎。主演李寶盈、張麗萍獲青年演員優秀表演獎。劇本發表於浙江《戲文》雜誌1997年5期。


相關記載

雜劇最早見於唐代,那意思和漢代的百戲差不多,泛指歌舞以外諸如雜技等各色節目。“雜”謂雜多,“百”也是形容多;戲和劇的意思相仿,指嬉鬧,都沒有今天戲劇的意思。到了宋代,雜劇逐漸成為一種新的表演形式的專稱;這一新形式也確實稱得上“雜”,它包括有歌舞、音樂、調笑、雜技,並分為三段:第一段稱為艷段,表演內容為日常生活中的熟事,作為正式部分的引子;第二段是主要部分,大概是表演故事、說唱或舞蹈;第三段叫散段,也叫雜扮、雜旺、技和,表演滑稽、調笑,或間有雜技。三段各一內容,互不連貫。雜劇的音樂,有些直接取自宋大曲,有些則來源於民間小曲。但宋大曲一般只取唐大曲的一部分,稱為摘遍;宋大曲的結構也已較唐大曲簡單。雜劇在金元時期於中國北方發展成熟,成為主要以四套北曲套數組成的代言體戲曲。元雜劇與元散曲即所謂元曲,一般被視為元代文學最具特色的文體之一。代表作家有: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白樸(以上合稱元曲四大家)、王實甫等。雜劇至明代持續發展,北曲雜劇是明代宮廷戲劇的主流,也是明代戲曲創作的典範。但雜劇整體的發展已不如元代之盛。明中葉後,北曲雜劇受南曲影響日益明顯,發展出短可一折,長可達十一折的“南雜劇”,其短小者又稱“短劇”。清代雜劇更衰,幾乎完全成為文人案頭化的創作,與實際於場上的演出,已相去甚遠。


戲歷年演唱過的歌曲

  • 2009-03-11歌曲:悲傷的曲子 聽了絕對想聽第二次 聽的人想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