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mí cǎi迷彩【英文名】:Camouflage 【釋義】:1.軍事上指保護物的色彩和周圍環境協調一致,使敵方辨別不清。
我國宋代,就有人指出:“古者戎服,上下一致,皆重赤。”說的是軍隊官兵一律穿深紅色服裝。“穿深紅色服裝且上下一律”有4層含義:一是軍容嚴整;二是有利於戰場上識別敵我,不致誤傷;三是可以保護戰場上的長官,不使其成為“眾矢之的”;第四最重要,即用紅色作軍服可以與黑紅色的車輪和塗牲畜血的戰鼓等軍中器物的顏色一致,士兵一旦受傷流血,不會被發現,可避免其對戰爭的恐懼心理。
19世紀末,英帝國主義在南非發動了一場英布戰爭。布爾戰士人數少,是英軍的1/5。在戰爭初期,死打硬拼的布爾人傷亡較大。聰明的布爾人及時總結了戰爭失敗的教訓並認真地觀察了英軍的情況。他們發現了英軍的一個致命弱點。那就是英軍都穿著大紅色的軍服,在南非熱帶草原和森林的綠色背景下分外鮮艷,因而行動容易暴露。布爾人由此得到啟發,立即將自己的軍服和槍炮塗成草綠色,與叢林的綠色渾然一體。這樣一來,英軍在明處,布爾人在暗處,布爾人很容易發現英軍,而英軍卻發現不了布爾人。同時,英軍自恃人多,依然驕橫冒進。於是布爾人常常神不知鬼不覺地接近英軍,趁其不備,突然發起攻擊,打得英軍暈頭轉向,措手不及。布爾人打完就藏起來,英軍卻找不到回擊的目標。這場戰爭,英軍死傷9萬多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各國軍隊還沒有專門作戰服裝,普遍是穿著軍服打仗,所以在軍服的顏色上,逐漸統一在綠色色調上。在綠色色調中,有深綠、草綠、墨綠和橄欖綠等。在當時的情況下,綠色調能較好適應叢林、草地和農田地區活動和作戰。當然,從隱蔽的角度上看,軍服的顏色也絕不能局限於綠色。如沙漠、禿山、丘陵、荒原等,其背景也並非綠色。因此,世界各國根據自己當地的自然環境條件,靈活而又合理地選擇軍服的顏色。於是,在各國軍服中,還有土黃色、褐色、青灰色等,因為這些顏色與土地、沙漠、山岩的顏色接近;而在雪地上,選用白色偽裝作戰服,才能與環境協調一致;在海洋上,穿用藍白色海魂衫才能與海洋融為一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作戰環境進一步複雜化,單一的色彩容易被敵人發現,於是,出現了用多色變形塊組成的花衣服。這種花衣服更適合在多種顏色的山野、草地中隱蔽。從外觀上看,其類似現代的迷彩服,當時歐美10多個國家派駐在世界各地的遠征軍都在實戰中使用了用6色迷彩製作的作戰服。但當時的迷彩花衣服絕不是今天的迷彩偽裝服,因為它只能迷惑和對付肉眼即目視觀察。
隨著科學的發展、技術的進步,人們發明了一種偵察器材———紅外偵視儀,用它觀察就可以發現藏於綠色樹叢中的穿各種色彩衣服包括綠色衣服的士兵,可以發現穿著與土地、岩石一樣的黃色衣服的士兵,也可以發現在雪地里穿白色衣服的士兵。其原理是這些士兵的衣服所反射的紅外光波與環境背景所反射出來的紅外光波不同,因此,用紅外偵視儀就能清清楚楚發現隱蔽在自然背景中的用肉眼難以看到的士兵。為了對付紅外偵視儀的偵視,人們在多色迷斑中摻進了一些特殊的化學物質,通過不斷的研究,使這些顏色反射的紅外光波與環境背景所反射的紅外光波相一致,使迷斑的反射能力與大自然環境背景相接近。這樣,現代的迷彩作戰服不僅用目視觀察看不見,用紅外偵視儀也發現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