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出生在蘇格蘭格拉斯哥的兄弟安格斯,馬爾科姆和喬治·揚在孩童時期跟著他們的家庭一起遷居到了澳大利亞的悉尼。AC/DC,最著名的澳大利亞搖滾樂隊,現有五名成員。樂隊在1973年12月在澳大利亞的悉尼由節奏吉他手馬爾科姆和他的同胞兄弟,樂隊的主音吉他手安格斯領軍組成。樂隊在世界範圍內共售出了1億5千萬張專輯成為世界最為成功的硬搖滾樂隊之一。1980年發行的專輯回到黑暗(Back in Black)在全球售出了4千2百萬張,而僅在美國就達到了2千1百萬的銷量,創下歷史上第2大專輯銷售紀錄。樂隊有兩個截然不同的主唱,歌迷們也傾向於把樂隊分成“邦·斯科特時代(1973年-80年)”和“布賴恩·詹森時代(1980年-現在)”。 雖然外界一般都認為AC/DC是把硬搖滾和重金屬音樂結合起來的先鋒,但樂隊成員卻喜歡稱呼他們自己的音樂為搖滾樂。他們的音樂是基於節奏布魯斯的主音和節奏吉他而變形的更高水平。該樂隊1980年發行的歌曲《Shoot To Thrill》,被選作為鋼鐵俠2的主題曲和復仇者聯盟鋼鐵俠出場音樂,再次讓該曲火起來!歷史出生在蘇格蘭格拉斯哥的兄弟安格斯,馬爾科姆和喬治·揚(George Young)在孩童時期跟著他們的家庭一起遷居到了澳大利亞的悉尼。喬治首先開始彈吉他,並成為了澳大利亞60年代最成功的樂隊The Easybeats中的一員,他們是第一支在國際樂壇出彩的澳大利亞本土樂隊。很快馬爾科姆和安格斯也加入了彈奏吉他的行列。馬爾科姆首先加入了在新南威爾斯州紐卡素的一支名叫樂隊叫做地下絲絨(The Velvet Undergroud)(不要跟盧·里德的團體混淆)。1973年的11月,馬爾科姆組建了AC/DC,並擔任了節奏吉他,他的同胞兄弟安格斯則擔任主音吉他。他們找來了前The Masters Apprentices樂隊的鼓手科林·伯格斯(Colin Burgess),貝司手拉里·范·克里德(Larry Van Kriedt)和主唱戴夫·埃文斯(Dave Evans)。樂隊不久便放棄了原來想找個鍵盤手的想法。1973年除夕夜,他們在悉尼的一個俱樂部里進行了他們的首場演出。樂隊早期的陣容經常改變:樂隊解僱了原鼓手科林·伯格斯,因為科林·伯格斯在舞台上喝醉了(據傳聞因為某人在他的酒里下了藥),第2年裡,也有許多不同的貝司和主唱在樂隊里閃閃而過,有些甚至只待了幾個禮拜。 安格斯·揚標新立異地把自己原來在悉尼安士非(Ashfield)念男子高中時的校服做為固定的演出服穿到了舞台上;而建議他這樣做的是安格斯兄弟的妹妹瑪格蕾特。1974年9月,因為錯過了演出,原歌手戴夫·埃文斯的工作被樂隊的司機接替。羅納德·貝爾福德·“邦”·斯科特,原先是The Spektors (1964-66), The Valentines (1966-70) and Fraternity (1970-73)這3支樂隊的主唱。而他的加入也是樂隊真正成功的標誌。在和埃文斯合作的過程中,樂隊錄製了一支單曲Can I Sit Next To You/Rockin In The Parlour。最後這支曲子在和斯科特的合作下,以Can I Sit Next To You Girl的名字重新錄製。1975年早期,樂隊最終以斯科特,安格斯兄弟,新貝司馬克·艾文斯和鼓手菲力·路德的陣容發行了僅在澳大利亞銷售的專輯《High Voltage》。1974-1978年間,樂隊得益於在澳大利亞全國播放的電視流行音樂秀“倒數計時“節目上的固定露臉,他們成為了澳大利亞最流行最成功的樂隊,並獲得了一系列的專輯和單曲的成功。其中就包括了那首反覆著同一句的搖滾頌歌Its a Long Way to the Top (If You Wanna Rock n Roll)和第2張同樣僅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發行的專輯T.N.T。
AC/DC成立於1973年,由原“地下天鵝絨樂隊”成員馬爾科姆·揚(Mlalcolm Young)創建,馬爾科姆弟弟安格斯擔任樂隊首席吉手,而當時才15歲姐姐建議穿上校服上舞台表演。很快穿著校服的小小吉手就成了樂隊標誌。後來樂隊到了墨爾本發展鼓手菲爾·魯德(Phil Rudd)、貝司手馬克·埃文斯(Mark Evans)加入了樂隊因為歌手戴夫·埃文斯堅持不肯上台表演樂隊成員波恩·斯科特(Bon Scott)成了們首席歌手。這之前斯科特曾為澳大利亞搖滾樂隊Fraternity和Valentines擔任過歌手。不過斯科特對AC/DC樂隊最大貢獻不是在音樂方面,而是幫助AC/DC成功樹立了一個“壞孩子”的形象。斯科特曾有過幾次輕罪記錄,還因為品行不端被澳大利亞軍方拒絕入伍。而物以類聚,AC/DC裡面恰巧都斯科特這類人。樂隊音樂生涯中的他們給公眾留下印象就是:暴力、不羈。樂隊成員並不覺得這樣有什麼不好,反倒覺得這樣很酷。1974年到1975年樂隊有兩張專輯面世:《High Voltage》、《TNT》。1976年,他們把前兩張專輯中部分歌曲精選成一張專輯《High Voltage》。專輯在美國和英國發行的同時,他們也在兩國進行巡迴演出,為自己專輯作宣傳。1976年底專輯《Dirty Deeds Done Dirt Cheap》面世。埃文斯1977年離開了樂隊,克里夫·威廉士(Cliff Williams)於1977年秋天接替位置。AC/DC專輯《Let There Be Rock》面世,第一次在美國登上排行榜。1978年樂隊專輯《Powerage》的發行為他們吸引了更多歌迷。不過,真正讓樂隊為普羅大眾所接受的是1979年他們發行的專輯——《Highway to Hell》。之後這張專輯成為排行榜冠軍。然而正當樂隊事業如日中天時候,不測風雲發生了。1980年2月,波恩·斯科特去世。官方訊息稱其死於酗酒過量。3月斯科特的位置由布萊恩·約翰森(Brian Johnson)取代。一個月後樂隊錄製了專輯《Back in Black》。這是他們銷量最好的專輯。僅僅美國就賣出兩千多萬張。接下來的幾年,樂隊成為世界上最火的搖滾樂隊之一。專輯《For Those About to Rock We Salute You》在美國成為排行榜冠軍。1983年發行專輯《Flick of the Switch》之後樂隊市場地位開始下滑。1990年他們發行專輯《The Razor’s Edge》,其中單曲《Thunderstruck》成為熱門。雖然他們九十年代沒有七八十年代那么紅得發紫,但很多演唱會上仍然可以常常看見他們的身影。1995年們第16張專輯《Ballbreaker》發行,獲得不少好評,美國排行榜上取得第四名好成績,發行半年就銷出了一百多萬張。2000年專輯《Stiff Upper Lip》面世。2008年8月,發行專輯《Black Ice》,這是他們第十五張全球發行的專輯,這張專輯造成了不小的國際影響。專輯上市一周后一共賣出了83855張,使得《Black Ice》不僅僅成為澳大利亞周銷量的冠軍,而且更是2008年裡賣的最快的專輯之一。在發行的當年,它就賣出了超過530萬張,並成功登上29個國家的銷售排行榜榜首,包括美國。而專輯發行後樂隊所進行的巡演,也堪稱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巡演之一。據AC/DC樂隊方面透露,他們將在2012年11月發行二十年來首張現場唱片。據悉,該現場唱片名為《AC/DC Live At River Plate》,記錄的是AC/DC樂隊2009年12月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河床體育場的現場演唱會錄音,在為期三天的演出中現場觀看歌迷近20萬人。《AC/DC Live At River Plate》是樂隊繼1992年的《AC/DC Live》後首張完整的現場唱片。2014年11月28日,已成立四十年的著名老牌硬搖滾樂隊AC/DC發表第十五張錄音室專輯《RockOrBust》,其中首支新曲《Play Ball》MV於11月12日發行,鼓手Phil涉毒在家中被捕、吉他手Malcolm患上痴呆症,這支MV的吉他手也由他侄子替代。雖然樂隊近況不甚理想,即便如此,音樂和精神從來沒有變過。
陣容布賴恩·詹森(Brian Johnson)— 主唱(1980年-)安格斯·揚(Angus Young)— 吉他(1973年-)馬爾科姆·揚(Malcolm Young)— 吉他(1973年-)克里夫·威廉士(Cliff Williams)— 貝斯(1977年-)菲爾·路德(Phil Rudd)— 鼓和打擊樂器(1994年-)前成員邦·斯科特(Bon Scott)— 主唱(1973年-1980年)戴夫·埃文斯(Dave Evans)— 主唱(1973年)科林·伯格斯(Colin Burgess)— 鼓和打擊樂器(1973年-1974年)羅布·貝利 二世(Rob Bailey II)— 貝斯(1973年-1974年)諾爾·泰勒(Noel Taylor)— 鼓和打擊樂器(1974年)拉里·范·克瑞德特(Larry van Kriedt)— 貝斯,薩克斯管(1973年-1975年)彼得·克拉克(Peter Clack)— 鼓和打擊樂器(1974年-1975年)馬克·埃文斯(Mark Evans)— 貝斯(1974年-1977年)西蒙·賴特(Simon Wright)— 鼓和打擊樂器(1984年-1989年)克里斯·斯萊德(Chris Slade)— 鼓和打擊樂器(1989年-1994年)菲爾·路德(Phil Rudd)— 鼓和打擊樂器(1975年-198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