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魚個人資料介紹_個人檔案(生日/星座/歌曲/專輯/MV作品)

章魚

章魚的個人資料

章魚詳細資訊(以下內容包含:章魚演藝經歷 主要作品 人物評價 歌曲列表 專輯唱片列表等個人資料介紹)
章魚生日:1900-01-01

外形特徵

全世界章魚的種類約有650種,它們的大小相差極大。章魚體呈短卵圓形,囊狀,無鰭;頭與軀體分界不明顯,章魚的頭胴部約7~9.5厘米,頭上有大的複眼及8條可收縮的腕。每條腕均有兩排肉質的吸盤,短蛸的腕長約12厘米,長蛸的腕長約48.5厘米,真蛸的腕長約32.5厘米。平時用腕爬行,有時借腕間膜伸縮來游泳,能有力地握持他物,用頭下部的漏斗噴水作快速退游。腕的基部與稱為裙的蹼狀組織相連,其中心部有口。口有一對尖銳的角質齶及銼狀的齒舌,用以鑽破貝殼,刮食其肉。最熟知的章魚是普通章魚(O. vulgaris),體型中等,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熱帶及溫帶海域,棲於多岩石海底的洞穴或縫隙中,喜隱匿不出。該種被認為是無脊椎動物中智力最高者,具有高度發達的含色素的細胞,能極迅速地改變體色。最小的章魚是喬木狀章魚(O. arborescens),長約5公分(2寸),而最大的可長達5.4公尺(18尺),腕展可達9公尺(30尺)。喬木狀章魚很有力氣,腕手上直徑為2.5毫米左右的一個吸盤可吸住48克重的物體,身長1.5-2米的章魚,吸盤直徑約為6毫米,吸重力為100多克。它們往往能拖采超過自身重5倍、10倍、甚至20倍的大石塊。章魚(19張)章魚不僅可連續六次往外噴射墨汁,而且還能夠像最靈活的變色龍一樣,改變自身的顏色和構造,變得如同一塊覆蓋著藻類的石頭,然後突然撲向獵物,而獵物根本沒有時間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事情。章魚能利用靈活的腕足在礁岩、石縫及海床間爬行,有時把自己偽裝成一束珊瑚,有時又把自己裝扮成一堆閃光的礫石。澳洲墨爾本大學的馬克·諾曼,在1998年於印尼蘇拉威西島附近的河口水域發現一種章魚能迅速擬態成海蛇、獅子魚及水母等有毒生物,避免攻擊。


生活習性

食物偏好章魚吃蝦 2010-11-23青島肉食性,以瓣鰓類和甲殼類(蝦、蟹等)為食,有些種類食浮游生物。這不是它喜歡不喜歡的問題,因為穩定的結構肌紅蛋白是章魚在深海生存的必要條件,它與龍蝦拼個你死我活,就是為了爭奪蝦青素(英文稱astaxanthin,簡稱ASTA)資源,蝦青素是最強的抗氧化劑,是保證肌紅蛋白結構穩定而不被氧化必要條件。根據2008年荷蘭萊頓大學的科學家弗朗西斯科·布達(Francesco Buda)教授和他的實驗小組成員,通過精確的量子計算手段發現熟透的蝦、蟹、三文魚為代表魚類等呈現出誘人的鮮紅色,是因為蝦、蟹、三文魚為代表魚類等都富含蝦青素,熟透的蝦、蟹、三文魚為代表魚類等的天然紅色物質就是蝦青素。自我保護章魚將水吸入外套膜,呼吸後將水通過短漏斗狀的體管排出體外。大部分章魚用吸盤沿海底爬行,但受驚時會從體管噴出水流,噴射的水力強勁,從而迅速向反方向移動。遇到危險時會噴出墨汁似的物質,作為煙幕。有些種類產生章魚的物質可麻痹進攻者的感覺器官。為了避開“獵食者”的捕殺,章魚除了運用我們熟知的擬態偽裝術、舍“腕”保身術外,美國科學家還在印度洋海域發現會用兩足“走路”逃生的“高智商”章魚。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克里斯汀·赫法德及其研究小組在印度尼西亞熱帶海域拍攝到一種名為瑪京內特斯的章魚,體積約蘋果大小,在面對危險或遇到潛水員時,這種章魚會把八隻“爪”中的六隻向上彎曲摺疊,做出椰殼的模樣,而剩餘的兩隻“爪”就會站在海底地面上,偷偷地向後挪動,像會移動的小椰子,以倒退跨步走的方式逃難,姿勢很是滑稽。還有一種像核桃大小的艾庫利特斯章魚也會以雙足行走,不過其它六足則伸展向外,模擬成海藻的外觀。研究小組發現以兩腕足走路的速度遠超過運用八腕足,前者最快速度約為每秒0.14米。嗜好器皿章魚對各種器皿嗜好成癲,渴望藏身於空心的器皿之中。章魚不只愛鑽瓶罐,凡是容器,它都愛鑽進去棲身。人們在英吉利海峽打撈出一個容積為9升的瓶口直徑不足5厘米的大瓶子,發現裡面藏著一條身粗超過30厘米的章魚;在距法國馬賽不遠的海底發現的一艘古希臘時期的沉船貨艙中,裝滿了盛面用的雙耳瓶和大型水罐,幾乎每隻里都有一條章魚。這艘3層樓高的大船覆沒給章魚提供了數千幢好住宅。2000多年的時間裡,章魚祖祖輩輩都居住在這樣的沉船里。失事飛機沉入海底後,汽油箱也給機靈的章魚提供了棲身之處。甚至地中海撈出的人的頭骨裡面也藏著一條章魚。鑒於章魚有鑽器皿的嗜好,人們常常用瓦罐、瓶子一漁具捕捉章魚。日本漁民每天早晨將各種形狀的陶罐拴在長繩子上沉入海底。過一段時間,漁民們將陶罐提上來,這時,只要往罐中撒一點鹽,頑固不肯從罐中出來的章魚就會出來。印度漁民使用大海螺殼採取同樣的方法。他們往往將八九百隻大海螺殼織成捕捉網,每天可捕到二三百條章魚。古巴漁民則用風螺殼來誘捕章魚。突尼西亞漁民把排水管扔到海底,也能捕捉到章魚。思維能力章魚多年從事章魚研究的專家吉姆·科斯格羅夫指出,章魚具有“概念思維”,能夠獨自解決複雜的問題,正是此種能力使其具有用兩足行走的本領。吉姆·科斯格羅夫在法國《費加羅雜誌》上撰文稱,章魚是地球上曾經出現的與人類差異最大的生物之一。章魚有很發達的眼睛,這是它與人類唯一的相似之處。它在其它方面與人很不相同:章魚有三個心臟,兩個記憶系統(一個是大腦記憶系統,另一個記憶系統則直接與吸盤相連),章魚大腦中有5億個神經元,身上還一些非常敏感的化學的和觸覺的感受器。這種獨特的神經構造使其具有超過一般動物的思維能力。科學家曾對章魚進行過一個測試:科學家往水中放了一隻裝著龍蝦的玻璃瓶,但瓶口被軟木塞塞住。章魚圍繞這隻瓶子轉了幾圈後就用觸角將其纏住,然後通過各種角度,用觸角撥弄軟木塞最後將其成功拔掉,得以飽餐一頓。研究認為該實驗表明章魚能夠獨自解決複雜的問題,即具有所謂的“概念智力”。科學家們經過進一步研究還發現,章魚自出生之時起就獨居。小章魚只需極短的時間就能學會應有的本領,並且與大部分動物不同,小章魚的學習不是以長輩的傳授為基礎。雖然它們的父母遺傳給了它們一些能力,但小章魚通過獨自學習捕食、偽裝、尋找更好的住所來發展自身解決新問題的能力。過於“有頭腦”的章魚也引起了科學家們的不安。赫法德說:“這次發現章魚大大豐富了人類對章魚行為的認識,而且還很有啟迪作用,因為這證明了章魚完全有可能還用其它方式走路,或者海底還有其它動物也可以雙足走路。”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們已經證實:這個八條腿的物種能夠搬動椰子殼並把它當做自己的盔甲來使用。這是無脊椎動物使用工具的第一個案例。了解章魚究竟如何控制、協調其它的八個柔軟腕足,有利於幫助工程師設計出更靈活動作的機器手臂或不需要大腦的機器人。


生長繁殖

章魚章魚在海洋中的繁殖時間一般集中在春秋兩季,春秋兩季的海水水溫在16℃左右。章魚喜在螺殼中產卵,故可用繩穿紅螺殼沉入海底,按時提取捕得。秋冬季常穴居較深海域泥沙中。章魚雌雄異體。雄體具一條特化的腕,稱為化莖腕或交接腕,用以將精包直接放入雌體的外套腔內。每當繁殖季節,雌章魚產卵,長約0.3公分(1/8寸),總數在10萬以上,產於岩石下或洞中。孵化期間雌體守護在卵旁,用吸盤將卵弄乾淨,並用水將卵攪動。雌性章魚一次性產卵後需要幼體於4~8周后孵出。幼章魚形狀酷似成體而小,孵出後需隨浮游生物漂流數周,然後沉入水底隱蔽。


棲息環境

章魚章魚為溫帶性軟體動物,生活在水下,適應水溫不能低於7℃,海水比重1.021最為適宜,低鹽度的環境會死亡。海區的底質最好為砂礫地帶,水溫在12℃以上周年能產卵,孵化後仔魚全長3mm左右,能攝食大型動物性浮游生物而成長,45天之後全長達l0-13mm時,沉降于海底營底棲生活,如果沒有陶瓷瓦罐海螺貝殼可作居室時,便自己動手建造房屋。


分布範圍

章魚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熱帶及溫帶海域。中國南北沿海均有分布,漁期分為春秋兩季,春季3-5月份,秋季9-11月份;中國常見的章魚有短蛸(Octopusochellatus)、長蛸(Octopusvariabilis)和真蛸(Octopusvulgaris)等。


典型品種

藍環章魚藍環章魚主要生活在太平洋因為身上鮮艷的藍環而得名。它們是一種藍環章魚極為危險的動物,嘴裡分泌的毒液能將人置於死地。被這種章魚蟄刺後幾乎沒有疼痛感,一個小時後,毒性才發作。幸運的是藍環章魚並不好鬥,很少攻擊人類。真蛸真蛸是地道海洋生物,分布海域溫度多在35℃左右,最小27℃。真蛸屬於淺海底棲種類,棲息水深0~200m,棲息場所多為岩礁、珊瑚礁、藻場。真蛸顯現負趨光性、隱居。幼蛸獨來獨往,互不干擾,居無定所。喜食甲殼類,食無定時,想吃就吃,相對而言,夜間或傍晚攝食更為活躍。在自然分布區內,真蛸每年呈現2個繁殖高峰,第一次見於4~5月,第二次見於10月。每頭雌蛸抱卵10~50萬粒。研究表明,在17~19℃水溫條件下,真蛸孵化期47天。真蛸孵化幼體非常小,胴體長只2mm。真蛸真蛸著底以水溫為轉移,最適生長水溫16~21℃,生長很快,日增重率可達13%,但壽命很短,只有12~18個月。真蛸是中國重要的漁業捕撈對象,主要分布於東南沿海,以浙江舟山,福建平潭、霞浦、廈門,廣東汕頭、台山、電白、湛江,廣西北海等地較多。並廣泛分布於日本以南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地中海海域。漁期分春秋兩季,春季3~5月份,秋季9~11月份。粉紅色大眼章魚美國蒙特利灣水族館研究所的海洋生物學家在當地海域發現了幾隻他們從來沒見過的章魚。這種章魚的外形十分之萌,通體粉紅,長著像小狗一樣的大眼睛,以至於科學家們都想將它們命名為“萌萌噠”。這種章魚身體直徑約18厘米,除了萌萌的顏色和大眼睛,頭上還長著向翅膀一樣的鰭,8條觸手張開以後,看上去就像是一把水中“雨傘”。據蒙特利灣水族館研究所的海洋生物學家史蒂芬妮·布希(Stephanie Bush)介紹,這種章魚生活在水下450米深處。


人工養殖

網箱養殖網箱設定:可採用網箱養殖(3.94m×1.82m×0.9m,網目比魚種個體小,需加網蓋防止章魚逃逸。多在波浪安靜的港灣內養殖,適宜的水溫為 15一23℃,一般情況下,多在春一夏季(6、7月)和秋季(l0-12月)養殖。種苗:由籠捕的章魚苗最適用,而從底曳網捕獲的亦可以用。放苗量依據水溫和流水情況有所區別。使用大型網箱每l立方米放養苗種36~42kg,小型網箱每l立方米放養苗種25-30kg。為防止苗種互相殘殺應放同一批苗種,苗種應在飽食後放入網箱為妥。餌料:可投放價格低廉的小雜魚和貝類,冷凍的小雜魚也可投放,但必須是新鮮的,殘餌多時可酌減或者停止投餌。以l~2日投餌一次為佳,殘餌會造成水質污染,如果停止投餌3天以上會造成相互殘殺。水溫在13℃左右攝食行為不規則,水溫7℃以下章魚不攝食。成活率:採用籠捕的苗種經過2個月養殖成活率為70%~80%,使用釣捕的苗種成活率約在50%左右。苗种放養在網箱內,15日死亡率達20%~30%,而後死亡率逐漸減少。經過15天養殖,將章魚分為大、中和小三種規格分養在不同的網箱中。在春、秋季節15天清洗網箱一次,冬季30天清洗一次。網箱養殖法適合於規模養殖。塑瓶養殖利用野生幼章魚,放在打有細孔的500ml廢棄飲料瓶中,封好瓶口,用繩連串吊,置於海中自然吊養,適當間隔加上浮球,效果較好。該方法簡易,但章魚生長速度較慢,適合於浮游生物豐富的海區養殖。章魚水泥池養殖利用8口20平方米左右、80厘米深的水泥池,池底鋪上20~30厘米厚(池中央50厘米厚)的海泥,注入經沉澱海水,先後共投放灘涂上挖捕來的10~50g(平均約40克)大小的章魚幼體。每天下午投餵1次,餌料為從灘涂上挖捉的活小蟹(個體2~6g,平均300隻/kg)。室內光線在800~1000LX之間。養殖過程中每天用沉澱海水換水(100%)次。只要在高溫季節注意換水,章魚一般不會發生死亡。約經6個月的飼養,起捕前個體一般達50~100g(平均約70g)。該方法簡單易行,技術要求不高,適合於規模不大的家庭養殖。圍網養殖在中、高潮區灘涂上圍網以密網圈圍3000平方米左右養殖章魚,退潮乾露時章魚躲進洞穴中。但圍網的網片要高出最高潮位以防逃逸。該方法簡便、成本低,但收穫時挖捕面積大、費工多。章魚的降溫保活方法第一步是將捕獲後的活章魚挑選個體健壯的,剔去損傷和不合規格的章魚。將挑選好的章魚放到乾淨的海水中 0.5-1時,靠章魚自身的生理活動達到去掉泥沙、粘液及吸盤中髒物的目的。還不能幹淨時,不可用手及任何工具清除魚體上的雜物,應放掉髒水,換上清潔的海水再次淨化,加水時不應直衝章魚,在整個過程中儘可能不用手和其他工具地碰章魚。從海洋中捕獲的章魚浸泡淡水後還能存活一段時間,但浸泡過淡水的章魚,冷卻休眠後很難成活。第二步是用衛生塑膠袋裝冰放入海水中,使海水的溫度降到接近0℃,這時章魚處於休眠狀態。接著將處於休眠狀態的章魚放人塑膠袋中,加入20%水溫接近0℃的乾淨海水,充入氧氣,扎口密封,氧氣所占體積與海水和章魚所占體積相同。第三步是將保溫箱的底部及四周加厚度為2cm用密封塑膠袋裝的片狀冰,放入包裝好的章魚,上邊再放片狀冰,蓋上保溫箱蓋,用膠帶密封。降溫方法以0℃為宜,溫度降到0℃以下會影響章魚的成活率,甚至凍死章魚。


食療價值

釋名形體像烏賊,比烏賊大,腳有八隻,肉多,也叫章舉。章魚肉質沒有烏賊脆,是所有此類軟體動物中肉質最緊實的。就口感來說,望潮和烏賊最好,魷魚次之(近海魷魚,非遠洋魷魚),章魚最差。性味甘鹹,寒,無毒(《綱目》);性平,味甘,無毒(《東醫寶鑑》)功效主治1.章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礦物質等營養元素,並還富含抗疲勞、抗衰老,能延長人類壽命等重要保健因子—天然牛磺酸。《本草綱目》中記載:“章魚、石距二物,似烏賊而差大,味更珍好。食品所重,不入藥用。”2.章魚性平、味甘鹹,入肝、脾、腎經;具有補血益氣、治癰疽腫毒的作用。章魚功用主治益氣養血,收斂,生肌。主治氣血虛弱,癰疽腫毒,久瘡潰爛。補血益氣:章魚炒姜、醋常食。治癰疽腫毒:章魚搗爛,調冰片,敷患處。(《泉州本草》)養血益氣(《綱目》)催乳生肌,頗與墨魚相似。用於氣血虛弱,頭昏體倦;產後乳汁不足。可與豬肉、豬蹄或花生、大棗之類配用。煮食、燉食或炒食。適宜人群一般人都可食用,尤適宜體質虛弱、氣血不足、營養不良之人食用;適宜產婦乳汁不足者食用。有蕁麻疹史者不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