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累(1963—)江蘇南通人。1984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中國畫專業,至江蘇省國畫院從事專業創作和研究多年,一級美術師。現工作於中國藝術研究院創作研究中心,今日美術館藝術總監,《經典》雜誌主編。徐累的繪畫是一種特殊的類型,他“始於愉悅,綜於智性”的紙上痕跡顯現出新人文風格的價值,不僅有精緻優雅的美感外觀,而且有更廣泛的文化意義,正像有評論家評論的那樣,“徐累的藝術也許是中國畫當代轉型的真正開始,他的個人落點恰到好處地占據著歷史和現代的臨界線上”。
“中國現代藝術大展”,中國美術館;“中華文明藝術五千年大展”,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兩岸新聲/當代畫語展”,台北帝門藝術中心/香港藝術中心;“新中國畫大展”,上海劉海粟美術館、江蘇省美術館;“巴黎中國文化季—中國現代水墨和雕塑展”,巴黎皮爾卡丹中心;“另類現代—現實的背面四人展”,台北帝門藝術中心;“紙·色藝術展”,上海泰康美術館;“不一樣的一樣—當代國際藝術展”,上海多倫美術館;“移步換景”攝影展,南京美術館;“一對一:他們的目光”——中國八人攝影展,紐約前波畫廊;“東方的東方——當代藝術展”,斯洛維尼亞國家美術館;“龍族之夢”——中國當代藝術展,都柏林愛爾蘭現代文藝館;“首屆美術文獻提名展”,湖北美術學院美術館;“城市的皮膚”——當代都市影像的可能性研究,澳門塔石藝文館/深圳美術館;“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當代藝術展”,北京TS1當代藝術中心;“江南——洪磊、湯國、徐累作品展”,北京TS1當代藝術中心;“詩意現實:對江南的再解讀”,南視覺美術館;“新經典五人展”,台北國父紀念館;“何去何從——中國當代藝術展”,香港會議中心展覽館。
江蘇省美術館;香港藝倡畫廊;倫敦BrowseDarby畫廊。
有《中國名畫家精品集—徐累》(河北教育出版社),《徐累—虛幻之秘》(香港藝倡畫廊),《徐累新作選》(倫敦BrowseDarby畫廊),《空城記》(河北教育出版社)、《超凡者之門》、《夢幻的彼岸》(江蘇美術出版社)等等。
夏天到了,不知這句話後面會有多少的隱喻,譬如,心情和圖畫。憑藉腦海中那令人浮想聯翩的作品所憧憬到的,以及驅車在採訪途中所感受到的,心境,足夠清涼。想報導一個內心深處的徐累。像讀他的作品一樣,我認真地讀了他的每一篇文章,以及由他主編的《經典》雜誌。幾乎認為,我們想要急於了解到的所有有關他的問題,都會在其中找到答案。事實上,並非如此。雨下個不停。躲進咖啡屋,見到了徐累。印象至深的,是他臉上的平淡和深遠。沒有人會否認徐累的才氣。眼前的徐累不只是有著輪廓鮮明的面龐、賞心悅目的作品、落筆精絕的文章……更多的,是他如此的龐雜卻又如此的簡單,如此的深刻卻又如此的一言難盡……
應該印象深刻:學中國畫出身的徐累,其作品遠遠超出了中國畫的範疇。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中國畫專業的徐累,從事藝術的專業創作和研究多年,他的作品跨越古今中外並自成體系。其“徐累畫作(23張)始於愉悅,綜於智性”的紙上痕跡,無論是在傳統工筆繪畫領域、還是在當代藝術領域中,都是前所未有的。如同他精心打造的《經典》雜誌一樣,不僅有著精緻優雅的品質內容,更是令觀者在靜享之餘,忍不住要精心呵護,典藏於私。1989年以前,還是年輕藝術激進分子的徐累,參加了八五美術運動。當時作了一些紙上丙烯,受超現實主義和概念藝術的影響。譬如《心肺正常》,作品意圖想告訴別人:越是美麗的東西越接近死亡,現象與本質之間是有距離的,這樣的觀點到今天仍然有延伸。1989年的現代藝術大展以後,徐累突然厭煩了那種以“前衛”名義的鬥爭,認為那只是姿態,不是自我介定,不是美學的本質,更不是文化上的遠見,現象固然很繁鬧,內在真正的價值卻很虛弱。他意識到,藝術的所謂“前衛”、“後場”是自欺欺人的,創造的自由不是一句口號,而應該是默許的主見,這種主見更應該融匯在浩瀚的歷史記憶里,在傳統和個人才能的前提下,創造意味著蛻變的志向,不是討好,不是獻寵,一個人的暗流或許是時代的真理。九十年代起,徐累獨自開始了自己的遊蕩,他堅信另外一種中國特質的現代主義被他所發現。從“舊宮”系列開始,直到演變過來的“迷宮”主題,他在藝海獨行的宿命也證明了一種說法,徐累是活在“時代背面的人”。或許這是一場冒險的遊戲。由於專業的積習,他和中國傳統材料的交道業已經年,基於這份特殊的“情感”積澱,紙和筆墨,自然成為其作品中不可缺少的材料。但徐累的繪畫似乎和相應的固有模式沒有表面關係:用最為傳統的熟宣作畫,卻也不採納人們熟悉的傳統中國畫內容,這難免讓人無所適從。
:徐累究竟應該歸類於哪一個現有的圈子?除了是“當代藝術”的總題目下,徐累占據一個獨特的標題外,沒有人會把他視作同類去歸納,這種情況和巴爾蒂斯與同時代的關係非常相象:不入流,不應景,固執己見,以私性期待一個更廣泛的結果。所以,簡單用“前衛”還是“傳統”的說法很難釐清其中的妙處,用徐累的話說,他的作品是一個“四不像”:材料傳統,形制現代;遠離時代的“意識形態”,卻反映了普遍的人性困境;以現代“觀念”命題,看上去又符合傳統藝術的精緻樣式。徐累為中國的傳統工筆繪畫向當代的成功轉型做出的貢獻只是他多面體的一個方面,他的意義可能更重要的是當代中國藝術在承繼傳統美學高度上的智慧再現。隨著藝術市場的日趨火熱,藝術作品的急功近利尤其嚴重,簡單的“符號”變成了所謂的“新潮”,這讓人難免惴惴不安。作為2008代表中國藝術家赴美參加“美中文化交流計畫”的第一人,徐累日前在美國國會圖書館的講演中以中國文本的優勢,重點強調了中國藝術中的“時間”魅力。談到這裡,徐累對如今藝術完全被空間占有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事實上,中國傳統藝術更強調的是時間,空間包含在時間裡面,這是不同於西方藝術的特質。然而,我們現在的藝術完全讓空間犧牲了一切,作品大而空蕩,加上招呼人們眼球的做法,就像是簡單滿足觀眾的快餐,只要一目了然就行了。然而,原先的傳統藝術不是這樣的,在一張畫的面前,我們可以得到曲徑通幽的樂趣,享受以時間包括心理時間的解答,來龍去脈,暗藏鋒機。一味強調作品在空間中的強權,而忽略了思維的悠長,只能給觀眾帶來懶惰的藉口,培養了一種即時的表面趣味,這可能會帶來娛樂,卻不是對觀眾智慧的最好尊重,也放棄了藝術更深刻的權利。”比起當代藝術中普遍的誇張表情,徐累的繪畫顯得格外的安靜:既沒有刺激眼球的色情、血腥的暴力,也沒有扭曲變形的擠眉弄眼,亦沒有顯而易見的符號痕跡……安靜的畫面,妥帖地編織著一個個深藏答案的故事,這是看徐累作品的第一印象。我知道,也許他的作品不會在第一時間吸引你的視線,而我斷然肯定,一旦你注意到它,無法自拔便是順理成章的事。你會發現,自己已漸漸走入由他親手埋下的視覺陷阱,幸福地享受著藝術家精心設計的細節之美,以及諸多深刻的隱喻,對藝術的謙卑,而這,如同他的處事之道:潤物細無聲。用會施魔法的手,帶你感受畫面之外的秘密……這是徐累的魅力所在。那份帶有“缺失”感的虛幻之美,將“空”的味道全然升華。這裡的“空”,成為一種文學姿態,它為故事的結局披上了一件看不見、摸不到的華麗外衣。畫面里,空房間、空桌椅……幾分景象,幾分想像,看似隨意,實則深遂。每一個布局,似乎都在演繹著一個沒有結局的懸疑劇,虛虛實實,亦幻亦真。這種虛幻主義幾乎在徐累的意識中常駐,揮之不去,這在現代主義來說是一種經典的語調,卻又是中國傳統固有的世界觀,兩者在徐累的作品中奇妙匯合,再次得到久違的提示。在作品的經典布局中,以帷幔隔開外部世界,以屏風吸引我們的視線進入另外一個神秘的氛圍中,被挑逗起欲望的觀者迫切地尋找,可一番靜觀過後,或許會恍然大悟:我們找到的,只不過是一些零星的碎片、虛幻的影子,世界再大,不過如此,似乎是人生的縮影……
如果說喜歡徐累作品的藏家大多是有教養的藏家,也許會有矯情之嫌。而事實上,這所謂的教養,絕非矯情所能掩蓋,那是知識和教養的含量,它使我們看待徐累的作品,更加的清晰、透徹。現階段,像徐累這樣學理兼蓄、獨闢蹊徑的藝術家,實不多見。想起林風眠他老人家的“中西融合”之道法,徐累的“徐式虛無主義”似乎更多了幾分玄妙。徐累說:“真正吸引我的不是去畫,而是如何調弄圖像之間的修辭關係、思維關係。”
作為藝術界關注的年度盛事,享譽世界的頂級酒莊—法國五大名莊之一的木桐*羅斯柴爾德酒莊宣布,選定中國藝術家徐累作為將要推出的2008年份木桐酒標的人選,這是繼畢卡索、達利、米羅等大師之後,第二位中國當代畫家在這個特殊的藝術史長廊中獲得的極高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