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目:安神拼音:ān shén引證解釋:1. 使心神安定。《後漢書·仲長統傳》:“安神閨房,思 老氏 之玄虛;呼吸精和,求至人之仿佛。”《紅樓夢》第九五回:“ 賈母 叫 鴛鴦 找些安神定魄的藥,按方吃了。”2. 安置神主。《續資治通鑑·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壬申, 欽宗 虞主還几筵殿,上親行安神禮。”
【 安神藥】凡以安定神志、治療心神不寧病症為主要作用的一類中藥,稱為安神藥。 安神藥主要用來治療心神不寧的心悸怔忡,失眠多夢;亦可作為驚風、癲癇、狂妄等病症的輔助藥物。部分神藥又可用來治療熱毒瘡腫、肝陽眩暈、自汗盜汗、腸燥便秘、痰多咳喘等症。 根據臨床套用不同,安神藥可分為重鎮安神藥與養心安神藥兩大類。 重鎮安神藥多為礦石、化石、介類藥物,具有質重沉降之性。重者能鎮,重可祛怯,故有鎮安心神、平驚定志、平肝潛陽等作用。主要用於陽氣躁動、心火熾盛、痰火擾心、肝鬱化火及驚嚇等引起的心神不寧、煩躁易怒、心悸失眠及驚癇、狂妄、肝陽眩暈等實證。常用重鎮安神藥有:硃砂、磁石、龍骨、龍齒、琥珀、珍珠母、牡蠣、紫石英等。 養心安神藥多為植物類種子、種仁,具有甘潤滋養之性,故有滋養心肝、益陰補血、交通心腎等作用。主要適用於陰血不足、心脾兩虛、心腎不交等導致的心悸怔忡、虛煩不眠、健忘多夢、遺精、盜汗等虛證。 常用養心安神藥有:酸棗仁、柏子仁、靈芝、夜交藤、遠志、合歡皮等。並常於中藥同用以增加療效。重鎮安神②重鎮安神是用質地較重的金石類及介類藥物治療神志不安的方法。本法適用於治療邪熱,痰濁等實邪所致的陽氣躁動的病證,常用龍骨、牡蠣、硃砂 、琥珀、珍珠、紫石英等同清熱、化痰的藥物配合起來組方 ,方如硃砂安神丸、磁朱丸等。臨床屬神志昏迷者,不應使用安神法,而宜用開竅法。①治療學術語。指一種治法。適用於陽氣躁動,神志不安,心悸、失眠、驚癇、狂妄、煩躁易怒等病症。分重鎮安神和養心安神。如因膽氣虛或膽熱引起心煩失眠,則用溫膽安神或清膽安神。如因痰濕內阻引起的神志不清,則用滌痰開竅安神。參各條。2安神。蘇美爾人稱"安",阿卡德人稱"安努"。大約在西元前3000年被列為眾神之首。安,意思是天空,也即天神。根據神話,他是至高神,居住在稱為"安之天"的最高一層天國中,其他所有的神都尊他為"父王"。眾神遇到危險時,都來向他祈求護佑。他也是眾神的仲裁官,在他的法庭上審理各種案件。因而他象徵著權力和正義,是君權的標誌。他也像人一樣有軟弱的一面,在創世神話中,他不敢與怪物提阿馬特交戰,從而將打敗提阿馬特的榮譽留給了馬爾都克。在後來的歷史中,他的最高權力基本讓位於其他的神開始是恩利爾,而後是馬爾都克。美食可以養心安神中醫認為:麥,甘潤養心,食之可養心安神,減少或治療心悸症狀。羊肉為性溫味甘,血肉有情之品,有養血補心,治療心悸作用。《傷寒論》用當歸生薑羊肉湯治產後貧血,有補血養心之效。 用食物治療心律理失常(中醫謂心悸),最早見於《靈樞·五味篇》,其曰:“心病者宜食麥、羊肉、杏、薤”。其中“薤”即薤白,現代醫學已證明是治療冠心病的有效藥物。這一記載可能是我國古代醫藥文獻中套用中草藥治療心血管疾病的最早記載,比英國人布倫頓發現亞硝酸戊酯治療心絞痛要早1800年以上。杏為果類,性味酸溫,食之有補心氣作用。古人用治心悸,也可能取其酸斂心氣作用。薤白:味甘辛,性溫。食、藥均宜,有理氣通陽寬胸作用,為常用治冠心病藥物。傳統上用治心律失常(心悸),具有養心安神作用的食物還有:元肉:味甘性溫,養心安神,補益心氣。蓮子:味甘性溫,健脾安神。百合:味甘淡,潤肺養心安神。羊心、豬心、雞心等,同氣相求,以髒補髒,具有養心安神功效,多配硃砂蒸服。馬鹿、梅花鹿護心血,為被獵殺的鹿死後剖胸,凝固於心及胸腔之血,取出曬、晾乾後,研末,蒸豬心服,具有養血安神寧心之作用。對於治療心悸效果較好。唯近十幾年來鹿的減少和國家禁獵野鹿,故馬鹿護心血十分珍貴和難得,僅能在人工飼養的梅花鹿病、殘或衰老宰殺時取得少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