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生,遼寧瀋陽人。本科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1996年獲得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法學碩士,1996年至2001年在北大社會學系任教。2001年9月起進入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思想委員會攻讀博士學位,2008年取得哲學博士學位。現為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倫理教研室主任、副系主任。曾獲北京大學第六屆“十佳教師”。
倫理學與政治哲學、古希臘哲學、早期現代哲學。
代表作品1.“奧古斯丁與世界秩序的理念化”,《社會科學戰線》2011第4期2.“亞里士多德的運動概念:一個存在的解釋”,《世界哲學》2011第2期3.“理性化及其傳統:對韋伯的中國觀察”,《社會學研究》2010年第5期4.“笛卡兒論永恆真理的創造”,《哲學門》第19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5.“馬基雅維利的世界的輕與重”,《現代政治與道德》,上海三聯書店2006年版6.《自然社會》(又名《自然法與現代道德世界的形成》),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5-3-1早期作品1、中國大陸社會學重建以來國外社會學理論研究述評,社會學研究,1994年06期2、舒茨早期著作中的意義理論,社會科學輯刊,1995年第3期3、“從‘士紳’到‘地方精英’”,《中國書評》,1995年總第5期4、從帕森斯時代到後帕森斯時代的西方社會學,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2期5、“單位:制度化組織中的內部機制”,《中國社會科學季刊》,1996年秋季卷(和周飛舟、李康合作)6、“邁向一種關係/事件的社會學”,《國外社會學》,1997年第1期7、“常人方法學四十年:1954-1994”,《國外社會學》,1997年第2-4期8、“拯救誰的歷史 (評杜贊奇《從國家手中拯救歷史》)”,《二十一世紀》,1998年第10期9、“我們如何理解現代性?(評劉小楓的《現代性社會理論緒論》)”,《學術思想評論》,第4輯(1998年)10、“經典重讀與社會學理論傳統的重建”,《社會理論論壇》總第5期(1998)11、“論抽象社會”, 《社會學研究》,1999年第1期12、學術、政治與自由的倫理,讀書,1999年第6期13、“除魔的世界與禁慾者的守護神――韋伯社會理論中的‘英國法’問題”,發表於《思想與社會》叢刊第一期《韋伯:法律與價值》(1999年9月)14、法律與社會,載於《北大法律評論》,第2卷第2輯(總第4輯) 2000年5月15、愛與正義,書屋,2001年05期16、社會的“缺席”或者社會學的“危機” 原載於《二十一世紀》雙月刊,2001年8月號(香港:中文大學 中國文化研究所),頁135-14217、柯爾伯格的道德思想實驗 , 原載《新青年》網站2002-07-3018、那些沉默者的歷史——從《瘋癲與文明》到《規訓與懲罰》,原載於新青年網站19、如何改革大學?對北京大學人事改革草案邏輯的幾點研究,學術界,2003年05期20、大學改革與學術傳統 現代中國大學的學術自主問題(編者導言)《中國大學改革之道》2004年1月21、大學的使命:公民科學與自由教育,讀書2004年01期出版翻譯1、《實踐與反思———反思社會學導引》2、《社會的構成》3、《結構主義以來:從列維—史特勞斯到德希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