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紫萁(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蕨類植物門) |
別稱 | 薇、紫蕨、紫萁貫眾 |
二名法 | Osmunda japonica Thunb. |
界 | 植物界 |
門 | 蕨類植物門 |
亞門 | 真蕨亞門 |
藥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祛瘀止血藥、殺蟲藥 |
綱 | 原始薄囊蕨綱 |
目 | 紫萁蕨目 |
科 | 紫萁科 |
屬 | 紫萁屬 |
分類系統 | 秦仁昌系統,1978 |
藥用部位 | 以植物的嫩苗、根莖、葉柄殘基等 |
紫萁(圖1)植株高50-80厘米或更高。根狀莖短粗,或成短樹幹狀而稍彎。葉簇生,直立,柄長20-30厘米,禾稈色,幼時被密絨毛,不久脫落;葉片為三角廣卵形,長30-50厘米,寬25-40厘米,頂部一回羽狀,其下為二回羽狀;羽片3-5對,對生,長圓形,長15-25厘米,基部寬8-11厘米,基部一對稍大,有柄(柄長1-1.5厘米),斜向上,奇數羽狀;小羽片5-9對,對生或近對生,無柄,分離,長4-7厘米,寬1.5-1.8厘米,長圓形或長圓披針形,先端稍鈍或急尖,向基部稍寬,圓形,或近截形,相距1.5-2厘米,向上部稍小,頂生的同形,有柄,基部往往有1-2片的合生圓裂片,或闊披形的短裂片,邊緣有均勻的細鋸齒。葉脈兩面明顯,自中肋斜向上,二回分歧,小脈平行,達於鋸齒。葉為紙質,成長後光滑無毛,乾後為棕綠色。孢子葉(能育葉)同營養葉等高,或經常稍高,羽片和小羽片均短縮,小羽片變成線形,長1.5-2厘米,沿中肋兩側背面密生孢子囊。該種的營養葉和孢子葉照例分開,但也偶見營養葉頂部羽片變成能育,如歐洲的O.regalis Linn.一樣。這種變型叫作 var. sublancea(Christ)Nakai in Bot. Mag. Tokyo XLI(1927) 679。
多生於山地林緣、坡地草叢中;高山區酸性土冷濕氣候地帶分布茂密。孢葉春夏間抽出,深棕色,成熟後枯死。
紫萁(圖2)紫萁為我國暖溫帶、亞熱帶最常見的一種蕨類。分布於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也廣泛分布於日本、朝鮮、印度北部(喜馬拉雅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