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鉤以一個記者的視角進行推動和發展。80s倫敦先驅報的記者史安迪受命調查Glamor Rock的天王巨星Brian Slade在一次槍擊事件後的銷聲匿跡, 在調查中史安迪仿佛又回到自己紫色的青春歲月,並發現了一個發生在流逝的風雲人物之間的曲折故事。天鵝絨金礦成名之前的Brian Slade出身貧民,他痛恨愛與和平的嬉皮文化的虛偽, 認為他的音樂更能觸動社會的孤兒和流浪藝人。“我是一個異類,”Brian Slade 如是說,“我將給世界帶來一場革命,一場性革命。”“重要的是風格。”然而 在70年的倫敦,聽著Beatles的搖滾樂迷對這場革命顯然感到手足無措。當Brian Slade在台上穿著裙子傾力演出的時候,台下傳來的是一片噓聲和嘲諷——“這個老太婆是誰?”在憤懣中下台的Brian Slade無法擺脫對現實的失落和不滿,這時他看見了一個甚他猶為出格的狂人,一個在台上脫光褲子於音樂聲中神經質般地 跳動和扭擺並對台下的喧譁報以中指的瘋子——車庫搖滾的創始人,來自美國的 Curt Wild。事實上從那一刻起,Brian Slade就已經無法掩飾自己眼中的光芒和 對Curt Wild的傾慕之情——“他做了我沒有想到的事情。”之後Brian Slade幾乎一帆風順。他碰到了經紀人狄謝利——一個使他日後飛黃騰達的商人。Brian Slade於一夜之間成為了時尚的代名詞,Glamor Rock的生活方式也日漸深入人心。在倫敦的街頭隨處可見打扮得嫵媚而嬌艷的男人,雙性戀成為一個掛在嘴邊的時髦辭彙。——“我們都是Gay。”“我愛男人,也愛女人。他們並沒有什麼不同。”在這場反叛倫理的社會潮流里,當年的記者史安迪也是其中一顆躁動不安的水滴。再次見到Curt Wild的時候,Brian Slade已經身成名就,而Curt Wild仍然是 流落美國街頭的一個底層樂手。Brian Slade把他從美國帶到倫敦,給予他物質上 的條件和資助,並親自擔任他的製作人。Curt Wild是一個有著帶有深刻烙印的陰抑童年和同性傾向的狂放不羈的藝術家。二人的相識對雙方均是如魚得水,並逐漸由惺惺相惜發展成合為一體。這段時間是兩人生命中最為閃亮和快樂的黃金年華,也是Glamor Rock大行其道的鼎盛時期。“我們要改變整個世界。我們將是未來的主宰。”Brian Slade對著黑壓壓的人群說道。然而好景不長。Brian Slade和Curt Wild之間終於出現裂痕,Curt Wild的暴躁和任性是導致分手的直接導火索。在一次爭吵之後Curt Wild揚長而去,再次回到街頭。Brian Slade從此心灰意冷,同時加上Glamor Rock的日趨主流化和自己逐漸成為一個時尚的商業標籤,他拒絕任何演出,並開始自暴自棄。終於,在一次盛大的商業演出中,他自編自導了一起槍擊事件的鬧劇,並從此銷聲匿跡。Brian Slade這一名字永遠消失在了歷史中。若干年後,記者通過明察暗訪,得知當今的流行歌手Tommy Stone就是當年的Brian Slade。記者從Tommy的演出現場出來,在酒吧邂逅了生活在消沉之中的Curt Wild,兩人望著牆壁上Tommy Stone的大型宣傳海報,無法抵擋的失落和茫然。一個時代就這樣終結,一種信仰就這樣磨滅。那個曾說過“我要改變整個世界”的少年如今已經搖身一變成為了大眾的世俗偶像,整日在昇平的笙歌中翩翩起舞。 他叫Tommy Stone,剛剛舉行了迎接總統的盛大演出。而Curt Wild和史安迪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無法遏止的懷念中努力地忘卻,以及與身邊廉價流俗的人群和空氣一起,平和地長久地安靜地快樂地生存下去。演員介紹伊萬·麥克格雷格的完美讓人感覺不真實,他可以是《猜火車》中那個頹廢叛逆的青年,也可以是《星戰前傳》中矯健果敢的“歐比旺”,或者是《紅磨坊》中痴情纏綿的風流才子。在復古浪漫愛情片《隨愛沉淪》中,他扮演的是一位能讓女人為自己瘋狂的“花花公子”,但接受媒體採訪時,伊萬·麥奎格坦白地說:“我從來就不是花花公子,因為我沒有那么多錢打扮自己。”天鵝絨金礦眾所周知,伊萬·麥克格雷格十分牴觸好萊塢,反感、鄙視,一樣都不少。但奇怪的是,好萊塢卻很熱衷於這個不聽話的大男孩兒,也不遺餘力地將他推向了真正巨星的地位。也許只有這樣一個叛逆的另類,才可以在和女人翻雲覆雨之後,立刻擺出一副天真的表情在《大魚》里給人們講述童話故事。最近幾年裡,伊萬相繼主演了《少年亞當》、《逃出克隆島》、《停留》、《風暴突擊者》、《波特女士》等口碑不一的影片,2007年與柯林·法瑞爾聯合主演了伍迪·艾倫執導的《卡珊德拉之夢》,2008年的新作是與休·傑克曼、米歇爾·威廉士、Maggie Q等人合作的《旅行者》。這是JonathanRhys-Meyers(喬納森·萊斯·梅耶斯)一個突破性的角色,在ToddHaynes驚世駭俗,險象環生的電影VelvetGoldmine《天鵝絨金礦/紫醉金迷》中出演的BrainSlade,與EwanMcGregor,ChristianBale以及ToniCollette合作.這部影片在嘎納電影節首映“特別藝術成就獎”。當時只有19歲的Jonathan完全沉浸在BrianSlade這個角色中不能自拔。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象他一樣如此接近,並抓住這個高於生活的角色精髓。他在WoodyAllen的電影MatchPoint《賽末點》中激情洋溢的表演為他贏得了更多的讚美。他因此獲得嘎納電影節Chopard最佳新人獎。這部電影備受奧斯卡關注,為Jonathan贏得了足夠的好評和更多的關注。他接下來的電影是AugustRush《八月迷情》(中文譯名聲夢奇緣)和Mission:ImpossibleIII《諜中諜3》。我們可以預見到:JonathanRhys-Meyers明星生涯越走越遠,越飛越高。男主角Jonathan Rhys Meyers“Jonny總是會令我想到脆弱和易消失的物體,比如霧,早晨的露珠,水中的月亮倒影,他看起來很不真實,或者,是我對美麗的東西一直有的,小心翼翼的感覺。”——Waxlrose“看到Brian Slade,大概沒有什麼人不會為那帶著中性美的臉傾倒。我卻最喜歡他那帶著孤冷禁慾意味的高顴骨與充滿肉慾的豐唇的搭配。看到紫裡面的Jonny,你大概會明白為什麼在那個年代,男人也可以挑起一場性的革命。”——TonyToni“是溫室里怪狀而艷彩的花兒,是白妖精,是戒備感的波斯貓,是修長而明亮眼睛的貂,是伊甸園裡誘惑夏娃的蛇,是比亞茲萊插圖里扭曲的裝飾,是莫羅畫筆下憔悴的象牙白,是墮落,是放縱,是邪惡,是性,和——美。”——Waxlrose在EwanMcGregor,AnthonyHopkins,ChristopherLee,JamesCromwell,TomCruise,TobeyMaguire,以及JessicaLange等大牌明星合作後,Jonathan已在電影世界中打下了自己獨特的印記。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配音 | |
---|---|---|---|
Curt Wild | 伊萬·麥克格雷格Ewan McGregor | ---- | |
Brian Slade | 喬納森·萊斯·梅耶斯Jonathan Rhys Meyers | ---- | |
Arthur Stuart | 克里斯蒂安·貝爾Christian Bale | ---- | |
Female Narrator | ---- | 珍妮·麥克蒂爾Janet McTeer | |
Young Man | 沃什·韋斯特摩蘭Wash Westmoreland | ---- | |
Shannon | Emily Woof | ---- | |
Cecil | Michael Feast | ---- | |
Wilde Housemaid (as Maraid McKinley) | Mairead McKinley | ---- | |
Oscar Wilde, 8 | Luke Morgan Oliver | ---- | |
Jack Fairy, 7 | Osheen Jones | ---- | |
Jack Fairy | 麥科·威斯特摩蘭Micko Westmoreland | ---- | |
BBC Reporter | Damian Suchet | ---- | |
Kissing Sailor | Danny Nutt | ---- | |
Lou | Don Fellows | ---- | |
Mary | Ganiat Kasumu | ---- | |
Murray | Ray Shell | ---- | |
Tommy Stone | Alastair Cumming | ---- | |
Girl on the Subway | Zoe Boyce | ---- | |
Mr. Stuart | Jim Whelan | ---- | |
Mrs. Stuart | Sylvia Grant | ---- | |
Manchester Teacher | Tim Hans | ---- | |
Arthur's Brother | Ryan Pope | ---- | |
Boy in Record Shop 1 | Stuart Callaghan | ---- | |
Boy in Record Shop 2 | James Francis | ---- | |
Brian Slade, 7 | Callum Hamilton | ---- | |
Pantomime Dame | Lindsay Kemp | ---- | |
Pianist | Carlos Miranda | ---- | |
Mod Girlfriend | Emma Handy | ---- | |
Mimosa | Matthew Glamour | ---- | |
Curt Wild, 13 | Daniel Adams | ---- | |
Bartender (as Brian Torfeh) | Bryan Torfeh | ---- | |
Cooper | Joe Beattie | ---- | |
Angel | Sarah Cawood | ---- | |
Freddi | David Hoyle | ---- | |
Micky | Winston Austin | ---- | |
Cecil's Friend 1 | Ivan Cartwright | ---- | |
Cecil's Friend 2 | Peter King | ---- | |
Rodney | Justin Salinger | ---- | |
Middle Age Man | Roger Alborough | ---- | |
30's Style Singer | Peter Bradley Jr. | ---- | |
Reporter 1 | Jonathan Cullen | ---- | |
Reporter 2 | William Key | ---- | |
US Reporter 1 | Vincent Marzello | ---- | |
US Reporter 2 | Corey Skaggs | ---- | |
US Reporter 3 | Nathan Osgood | ---- | |
Teenage Girl | Nadia Williams | ---- | |
Malcolm (Flaming Creatures) | 布萊恩·莫爾克Brian Molko | ---- | |
Ray (Flaming Creatures) | Antony Langdon | ---- | |
Pearl (Flaming Creatures) | Xavior | ---- | |
Billy (Flaming Creatures) | Steve Hewitt | ---- | |
Trevor (The Venus in Furs) | Guy Leverton | ---- | |
Reg (The Venus in Furs) | Vinney Reck | ---- | |
Harley (The Venus in Furs) | Keith-Lee Castle | ---- | |
Bass Guitar (The Wild Ratz) | Alan Fordham | ---- | |
Lead Guitar (The Wild Ratz) | Jono McGrath | ---- | |
Drummer (The Wild Ratz) | Perry Clayton | ---- | |
Polly Small (Polly Small's Band) | Donna Matthews | ---- | |
Lead Guitar (Polly Small's Band) | Ritz | ---- | |
Bass Guitar (Polly Small's Band) | Stefan Olsdal | ---- | |
Drummer (Polly Smalls band) | Trevor Sharpe | ---- | |
Mandy Slade | 托妮·科萊特Toni Collette | ---- | |
Jerry Devine | 艾迪·伊扎德Eddie Izzard | ---- | |
上一頁|1|2|3|4|下一頁默認顯示|全部顯示 |
導演 | 托德·海因斯Todd Haynes |
編劇 | 托德·海因斯Todd Haynes、James Lyons、托德·海因斯Todd Haynes |
製作人 | 克里斯托弗·鮑爾Christopher Ball、麥可·史帝普Michael Stipe、威廉·泰爾William Tyrer、克里斯婷·瓦陳Christine Vachon、鮑伯·韋恩斯坦Bob Weinstein、哈維·韋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 |
配樂 | 卡特·布爾維爾Carter Burwell、Craig Wedren |
攝影 | Maryse Alberti |
剪輯 | James Lyons |
選角導演 | Susie Figgis |
藝術指導 | Christopher Hobbs |
美術設計 | Andrew Munro |
服裝設計 | 桑迪·鮑威爾Sandy Powell |
副導演(助理) | Phil Booth、Andi Brown、Mark Fenn、Waldo Roeg、Jon Williams |
關於搖滾的電影不少,本片是其中最為人所稱道的作品之一。1970年天鵝絨金礦的英國,以Roxy Music,David Bowie等名角為首的華麗搖滾(Glam Rock)大行其道,本片的人物原型即取自David Bowie, Lou Reed, Iggy Pop等人,由於題材大膽,甚至使當事人David Bowie一怒之下,拒絕提供自己的歌作為電影的soundtrack。在1998年的嘎納影展上,導演Todd Haynes憑此片獲藝術成就大獎。榮獲七十一屆奧斯卡最佳服裝獎。如果你對七十年代的Glam Rock文化是沒有多大認識的話,電影Velvet Goldmine及其電影原聲唱片絕對是最好的入門途徑。美國導演Todd Hayne將七十年代初英國樂壇上那個閃爍糜爛的Glam Rock Scene搬上大銀幕,拍攝成電影Velvet Goldmine;引用Todd所說:“我想七十年代是一個獨特的紀元,那不是因為它的嬌飾,而是其前無古人的極端偏激精神。”大家對電影Velvet Goldmine抱以引頸以待的心情,原因是基於Trainspotting男主角Ewan McGregor有份主演,抑或電影的原聲專集太星光熠熠太精采之故?有沒有想過影片的最大意義,是紐約導演Todd Hayne將衍生於七十年代初的英國Glam Rock運動故事拍攝成電影——當現今所有以七十年代為背景的電影都只會千篇一律地以通俗的Disco音樂文化作取素材時,Todd卻實行對這個閃爍糜爛而曇花一時的搖滾時代作出褒揚。回顧Glam Rock的歲月,縱使曾出產過David Bowie、Roxy Music或T-Rex等截圖(8張)影響力深遠的音樂人物,但卻坦言Glam Rock並談不上是一場偉大或充滿革命性意義的音樂意識上。在71年間爆發的Glam Rock運動,基本上是對之前Hippies時代的回歸自然、追求樸實原始之態度作出背道而馳。自那時開始,男樂手會身穿閃爍華麗的套裝衣服,或豹紋外套,再披上羽毛披肩,臉上塗上鮮艷的口紅胭脂眼絲眼影,以嬌柔風騷得帶點女性化(中性)意味的模樣示眾。性別顛倒,玩世不恭的姿態,其實是要將搖擺音樂由一個嚴肅性的角度引伸至充滿幽默感玩味的表現手法。在音樂上,亦灌輸了點點不尋常(Freaky)與戲劇化的美學觀念,構成一種充滿裝扮性的搖擺音樂。沒有七十年代的New Romantic/Blitz Culture,連日本亦不會有所謂的Visual Rock出現。Todd Hayne直言在Glam Rock於英倫爆發的時候,身處美國的他只是對之略有所聞(因Glam Rock當年在美國並沒有取得太大迴響)。直到他上了大學的歲月,才真正認識到David Bowie與Roxy Music之偉大與震撼。後來,當Todd的前作Safe之劇本進入完成階段的時候,他已萌起拍攝一套有關Glam Rock的電影之念頭。隨著Todd對整個Glam Rock紀元作出了重新的體驗後,他有信心這會成為了不起的電影素材。於是便以David Bowie一首細碟背面作品Velvet Goldmine為影片名字(此曲來自75年再版發行的Space Oddity之細碟背面,可在Ziggy Stardust專集的CD版本內找到),並在97年初正式開拍這套講述一位Glam Rock巨星之故事的電影。在幕後製作班底上,還包括勢衷向電影界發展的R.E.M.主將Michael Stiple任執行監製工作。Velvet Goldmine是以Brian Slade(Jonathan Rhys Meyers飾演)這個角色為故事核心。內容講述在1984年,借著記者Arthur Stuart在採訪當年毅然在樂壇上銷聲匿跡的Brian,從而天鵝絨金礦帶出了這位七十年代Glam Rock Lcon之冒起與沒落事跡,期間牽連上他身邊的兩位重要人物——其妻子Mandy Slade(Toni Collette飾演)和給予他深深啟蒙的美國搖擺巨星Curt Wild(Ewan McGregor飾演)。除此之外,Todd亦不忘找來一些我們熟悉音樂人參演,如Elastica的Donna Mattews飾演的Polly Small這位女歌手,而Placebo的Brian Molko和Steve Hewitt以及Spacehog的Anthony Langdon則扮演一隊名為Flaming Creatures的樂隊之成員。然而Velvet Goldmine不但是以七十年代英國的Glam Rock Scene作題材,連角色的性格也是取材自當年的經典人物。Brian看似Ziggy Stardust時期的David Bowie,但其實也是作為那時的Bowie之寫照,而其妻Mandy則固然相對於Bowie之妻子Angela Bowie。另一故事線,是Brian與Curt的關係,Ewan的造型豹似Iggy Pop之餘亦同時包容著Iggy Pop和Lou Reed二人的身份象徵,那正反映了從前Bowie跟Iggy和Lou的互相影響,甚至對他們同性戀的關係作出了影射。原本Todd還希望在片中用上幾首Bowie的作品,但最後還是遭Bowie所否決。除了影片本身之外,Velvet Goldmine早已聞梯響的電影原聲專集亦同樣叫人望穿秋水。這已不獨是一張電影原聲唱片那么簡單,無論是透過碟內所輯錄的原裝或重新演繹的舊作,以至特別為該片訂造的新歌,那皆有著對當時Glam Rock文化作出致敬的深層含意。
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 1999最佳服裝設計 (提名) 桑迪·鮑威爾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 Film Award) 1999最佳服裝設計 桑迪·鮑威爾最佳化妝 (提名) Peter King獨立精神獎 1999最佳攝影 Maryse AlbertiBest Feature (提名) 克里斯婷·瓦陳最佳導演 (提名) 托德·海因斯愛丁堡國際電影節 1998Channel 4 Directors Award 托德·海因斯坎城電影節(金棕櫚) 1998最佳影片 (提名) 托德·海因斯最佳影片 (提名) 托德·海因斯Motion Picture Sound Editors, USA(Golden Reel Award) 1999Best Sound Editing - Music - Musical Feature (Foreign Domestic) (提名) Annette KudrakBest Sound Editing - Music - Musical Feature (Foreign Domestic) (提名) Todd KasowLondon Critics Circle Film Awards 1999British Newcomer of the Year (提名) 喬納森·萊斯·梅耶斯GLAAD Media Awards(GLAAD Media Award) 1999Outstanding Film (Limited Release) (提名)
片頭,一段無聲的字幕,它說:“這是一部虛構的作品,不該將音量開到最大。”關於搖滾,關於過去的70年代,奢靡荒誕的英國夢,它用音樂來將你捕獲。飛碟滑過天空,流星隕落,孩子們抬頭仰望那一片深黑的天空,所有人都是靜默的。在俯拍鏡頭營造的曠遠深邃之中,柔緩的女聲旁白,溫和而冷靜地敘述一個時代,歷史的塵埃,時空流轉。17世紀的英國,王爾德在夜晚掩飾的妖艷里降生,後來他在陰暗的房間裡用鮮血抹上嘴唇,嶄露一個幼童最初的朦朧的欲向。從此,他的那顆祖母綠將永恆貫穿始終。天鵝絨金礦70年代。一個“異裝癖”青年走進倫敦最齷齪的俱樂部,面目性感陰柔。和所有放浪的人一樣,他毫不掩飾自己的欲望,他親吻男人和女人,他的才華和性趨向一樣具有顛覆的意義。自此,他開始在這個最齷齪的俱樂部里演出,身著女人的長裙,長髮披肩妝容精美,用性別模糊的聲音開始唱。正如你所看所預見的,這只是一個開始。後來他被發掘,被包裝,成為glamor rock的始祖成為時尚的偶像,一切都如此金碧輝煌。在記者會上,他坦然的說男人女人我都愛,這並沒有什麼區別;他說要改變這個世界,帶來一場革命,一場性革命;他憎恨被愛與和平偽裝的嘻皮文化;他縱慾望,他裸露,他桀驁不遜,他用最妖艷的搖滾影響了一個時代……brian slade,無性時代,大街上充斥著妖艷的男子狂浪的女子,所有人都一樣年輕,所有人都瘋狂而放縱。可是在最鼎盛的時刻,這個擁有一切的青年卻在一場鬧劇之後從此消聲匿跡。在演唱會上,brian自導自演了一場槍擊事件,從此結束了這個迷亂張狂的70年代。10年後,一個記者——他曾經的歌迷,如今已成為兢兢業業的職業人群中的一員的男人——奉命開始寫一篇關於他的文章,自此開始了延續許久的痛苦而艱難的訪查。他必須回到那個業已失落的70年代,巡著自己當年的足跡,一點點拼湊起關於偶像、關於那個時代的一切,一切顛覆、狂熱、不堪,以及在積鬱之後爆發的快樂。這種體驗如此極端,伴隨著暴烈的青春如煙花綻放,妖艷搖滾,掙扎而隱秘繼而釋放的自我,隨著一個巨星的隕落而隨風消散。此後,歷史的塵埃將被遺忘在不斷繼續的生活當中,這個已經回到嚴謹生活中的男子,他將帶著怎樣的心情和狀態去回首那一段歲月呢?記者猶豫著,無奈的接受了這個任務。他著手訪查一個個跟brian相關的人,開始的時候,他是冷靜而客觀的,僅僅本著對職業的忠誠。爾後,隨著採訪的不斷深入,他漸漸沉入逝去的歲月當中。他記起自己是怎樣摔掉外套,穿著女性內衣在街頭迎接人們的目光,當時他感到自豪而釋放;他記起他在房間中對天鵝絨金礦著偶像的照片自瀆,繼而在父親的怒斥中淚水顫抖;他曾經指著電視裡言詞駭俗的brian說:its me! its me!……如今,他已經穿著工整的襯衫,戴著眼鏡開始沉默而規矩的生活了。已別經年了。不堪回首。鏡頭穿插、游移。時而濃艷的歌手在MV里唱著瘋狂迷醉的歌,時而他沉淪下去。我們看到一個人的愛與痛。brian是一個異類,不管他怎樣創造的一個時代,改變了一種潮流,他都是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的。他帶著憂鬱而不羈的眼神,報以真誠,他說要改變這個世界。最終,改變了的是自己。他去愛,付出一切,與他傾慕的才華橫溢的青年curt wild。他幫助他從底層走出來,為他做一切,他們有著甜蜜奢靡的時光,彼此深愛。然而curt的任性和狂暴終於毀了他們之間的一切,以激烈的形式他們彼此結束。在失愛的痛苦中,brian忽然清醒地意識到他的一切都已走到了終點:愛情、理想、力量、一切的一切,都已無法再繼續了。他開始消沉,耽於對自我和愛人的緬懷當中,他蒼白地放縱著,無力再去改變。終於,他導演了那一場鬧劇,從此消失了蹤跡。記者費勁心血也沒能找到失蹤的brian本人,在他灰心喪氣之際,他偶爾抬頭看了一下電視,居然發現如今的流行偶像tommy stone, 他對著鏡頭容光煥發滿臉諂媚的做出親和的樣子,唱著總統的讚歌,他已經徹底的改變了。隨後,在tommy的演唱會過後,記者疲憊不堪地來到酒吧,意外地遇到了brian深愛的人curt wild, 他們一起凝望著tommy stone的海報,回想起逝去的那段青春狂亂。curt在長發後抬起頭:我們說要改變世界,最終只改變了我們自己。無奈地一笑,curt遠離,留下了永恆貫穿的祖母綠。在brian最後一次出現的音樂里,他有著蜥蜴般艷綠的皮膚,在17世紀奢華的樓梯上唱著消逝的歌曲。他攀上吊燈,撒下紫色的花瓣,飄零著揮出一個時代的終結。一個自我的終結。
豆瓣評分8.4部分內容來自百度糯米電影精彩影評我來評論這裡空空如也,等待你來評論!
標題
內容發表評論取消1 | We Are The Boys | Pulp |
2 | We Are the Boyz | Pulp |
3 | Bitter-Sweet | Venus In Furs |
4 | Diamond Meadows | t. re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