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I的產生可能是由於一個手的符號,像在古埃及的象形文字里(1)並很早出現在閃族的書面當中-大約在公元前1500年的西奈半島(2)。大約在公元前1000年,在比布魯斯(古地中海港市,位於現黎巴嫩貝魯特以北的朱拜勒,公元前第二個千年成為繁華的腓尼基城)和腓尼基的其他一些地方以及迦南的中心,這個符號是特定的線性形式(3),對於全部的線性形式來說。在閃族的語言中這個符號叫做yodh 或者 yadh,意思是hand(手)。它的發音就像輔音Y的發音(就像英語中的單詞yes)。希臘人給這個符號重新命名為iota並且使它的發音更像英語中的i。他們同時也在書寫上簡化了它(4)。羅馬人把這個符號套用到了拉丁文中。從拉丁文的大寫毫無變化的套用到了英語中。字母I的發展史英語中的小手寫或者印刷體i是相同的符號比如底部的曲線和小點。這個小點添加在中世紀時期,用以區分類似的字母,比如匆忙的書寫小C。第九個字母I源自腓尼基語中叫做yod / yodh的象形字母,該字母被認為代表人的手指。最初小寫字母I並不帶點。I上面的點是11世紀以後抄寫員為區分字母I連寫(如filii)與字母u才開始加上去的。此外,在19世紀以前i和j的書寫或印刷形式是可互換的,詞典也不將它們作為兩個不同的字母來對等。如在Samuel Johnson(1709-1784)所編的《英語詞典》中,iambic排在jamb和jangle這兩個詞的中間。英語的I相當於希臘語的I(iota)。在土耳其語字母中,有一點的“”、“i”與沒有一點的“I”、“”是兩個不同的字母,寫法也不一樣。在北約音標字母中,I表示為India,或更少見的,表示為Indigo。翻譯
翻譯(第一人稱單數代詞,用作動詞的主語)我在英語翻譯:我(第(第一人稱單數代詞,用作動詞的主語)我一人稱單數代詞,用作動詞的主語)我在數學中,表示單位矩陣。即對角線元素全為1,非對角線元素全為0的矩陣。還表示坡比,即i=鉛垂高度/水平寬度(若設α為坡角,則i=tan α)在化學中,表示元素碘的化學符號元素碘的原子序數為53,相對原子質量126.9體積彈性模量:GPa7.7原子化焓:kJ /mol @25℃106.7熱容:J /(mol· K)(I2) 54.44導電性:10^6/(cm ·Ω )8.0×10^(-16)導熱係數:W/(m·K)0.449熔化熱:(千焦/摩爾)7.824汽化熱:(千焦/摩爾)20.752元素在宇宙中的含量:(ppm)0.001在物理中,變數 I 表示電流,單位為A。在電學中很多時用 I 表示電流,在光學中也表示光強。在羅馬數字中表示1在英語中表示代名詞“我”,為第一人稱主格,用於作主語或賓語。在古英語中“我”最初是用ic兩個字母來表示,逐漸演變成為單個字母i。一旦成為單個字母i的時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i這個小寫的詞在手寫體中很容易與前後的詞混淆,所以大約在1250年起英格蘭中部和北部的方言中就開始使用大寫的I。《莫里斯字詞源詞典》(Morris Dictionary of Word and Phrase Origins)也指出,把I(我)大寫與ego(自我意識)無關,只是為了避免混淆和錯誤(the reason for the capital I is simply to avoid confusion and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