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鑽石又稱黑金剛石,呈黑色多孔結構,硬度與其他鑽石相當,只存在於巴西和中非共和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天體物理學家哈吉爾提說,從澳大利亞到西伯利亞,從中國到印度,普通鑽石的形成過程事實上是相同的。但這些鑽石與黑色鑽石的構成成分都是不一樣的。以前的研究成果還得到了最新數據的支持,黑色鑽石其實是超新星爆炸的產物,當它們最初墜落在地球上時,它們的直徑約有一公里甚至更長,有如一顆小型的行星。
除了另行說明外,黑鑽石的特點在這部分是由Heaney et al. (2005)的摘要指出。黑色鑽石由於有許多微小的黑色晶體,通常有豌豆大小或更大的聚合多晶寶石學意義上的黑鑽石體。最獨特的是,只有中非共和國及巴西能發現黑色鑽石,極小部分發現在南非共和國,但卻沒有在通常發現鑽石的金伯利岩中發現。鉛同位素分析晶體約於3億年前形成,在年輕的沉積岩中。黑色鑽石的起源有重大的爭議:有機碳在地球內部的高壓下直接轉換,如最常見的鑽石形成假說。這樣黑色鑽石應該能於全球發現,但僅發現於部分地區。衝擊變質,如隕石在地球表面衝擊引起的。但是,絕大部分衝擊引成的六晶體都是六方金剛石,與黑色鑽石不同。自發裂變的鈾和釷輻射誘發的形成。但輻射產生的分裂能量太小,不能創造大顆粒晶體的金剛石(500微米)。 在2006年12月30日出版的《天體物理學通訊雜誌》上,來自佛羅里達國際大學的Jozsef Garai和Stephen Haggerty,以及凱斯西儲大學的Sandeep Rekhi和Mark Chance表示,他們發現了這種黑色鑽石(又稱做黑色金剛石)起源地球之外。早在地球尚未誕生的時候,黑色鑽石就可能已經在宇宙存在了。科學家們在黑色鑽石中發現了大量氫元素,這表明它來自富含氫元素的外層太空。Haggerty表示,世界各地發現的普通鑽石的地質學特徵都是一致的,但是它們和黑色鑽石不同。從1900年至今,大約有600噸普通鑽石被開採出來,然後拋光,交易,被人們視為珍寶。但是在所有的鑽石礦中,卻沒有發現過任何一顆黑鑽石。
用一個小碗或茶杯盛裝溫水。將鑽石浸在水中,用牙刷輕輕刷洗,再用一個網篩兜住,在水龍頭下用溫水沖洗。最後用一條柔軟的無棉絨布拭乾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