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笛》是漢代民歌,又稱《隴上之歌》。它是以羌笛為載體,表達了邊塞征人悽惻動人的思鄉情。歌詞如下: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表達了戍邊將士的思鄉之情,並非埋怨春光不度邊關,也不是要借楊柳抒發怨情。詩人明白,春風吹不到玉門關外是自然現象,倘若羌笛吹奏起悲涼的曲調“愁倚闌”那要惹多少的愁恨!
羌笛是軍中樂器,它和隴頭歌一樣,所吹奏的是招喚春天、撩人情思的懷念故鄉之曲。羌笛所吹奏的也許不是尋常的曲子,也許是邊地太守設宴時席間所奏的。他在花開的季節召集到兵將為他盡一樽酒興時作的羌笛吹奏之曲。“怨楊柳”表達思鄉情絲已不如春光融融之際激盪而持久的滿腹幽情。“玉門關”為古涼州武威郡之門戶,是通西域之要道。“春風不度玉門關”正可解釋為春風也吹不到烽火未照之玉門關。但“怨楊柳”三字卻是詩眼,以此就知邊關之苦寒,也知春天從未來過玉門關之外也就會“不得哭相思”,“也不得開邊門迎故人”矣!在這裡可以稱王之渙寫得更婉轉,而不是抱怨不來的將士招請邊塞佳人小飲勸戰的詩意;這也體現了高明的語言藝術家技巧高超於恰到好處的高人一籌的藝術風格。這首詩主要反映了唐代西北邊州地區軍民在當地主政者治理下所過的和平安定的生活及對故鄉的深切的懷念之情。同時也表現了王之渙卓越的藝術才華。此詩的風格為浪漫古樸、清新明快,給人以無盡的聯想!
此外,《羌笛》也是郭小川詩作的名字,全詩表現了戰爭對普通民眾生活和心理的嚴重影響,充分體現人民是戰爭勝利的堅實基礎的主題。
如需更多信息,建議您查閱相關文獻或進行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