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杜甫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一隻離群孤雁,不想飲水,不肯進食,只是低飛哀叫,思念追尋它的同伴。
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雁群消失在雲海之間,誰來憐惜著天際孤雁?
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放眼望盡天涯,好像看到同伴身影;哀鳴響震山谷,好像聽到同伴的聲音。
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 野鴉不解孤雁心情,只顧自己鳴噪不停。
參考資料: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1540篇詩文
乘雨入行軍六弟宅
贈韋七贊善
閬山歌
贈田九判官
螢火
即事
不見(近無李白訊息)
將別巫峽,贈南卿兄瀼西果園四十畝
寄楊五桂州譚(因州參軍段子之任)
暮春陪李尚書、李中丞過鄭監湖亭泛舟(得過字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