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雞正亂叫,客至雞鬥爭。
成群的雞正在亂叫,客人來時,雞又爭又斗。
正:一作“忽”。鬥爭,爭鬥;搏鬥。一作“正生”。
驅雞上樹木,始聞叩柴荊。
把雞趕上了樹端,這才聽到有人在敲柴門。
柴荊:猶柴門,也有用荊柴、荊扉的。最初的叩門聲為雞聲所掩,這時才聽見,所以說“始聞”。按養雞之法,今古不同,南北亦異。《詩經》說“雞棲於塒”,漢樂府卻說“雞鳴高樹顛”,又似棲於樹。石聲漢《齊民要術今釋》謂“黃河流域養雞,到唐代還一直有讓它們棲息在樹上的,所以杜甫詩中還有‘驅雞上樹木’的句子”。按杜甫《湖城東遇孟雲卿復歸劉顥宅宿宴飲散因為醉歌》末雲“庭樹雞鳴淚如線”。湖城在潼關附近,屬黃河流域,詩作於將曉時,而雲“庭樹雞鳴”,尤足為證。驅雞上樹,等於趕雞回窩,自然就安靜下來。
父老四五人,問我久遠行。
四五位村中的年長者,來慰問我由遠地歸來。
問:問遺,即帶著禮物去慰問人,以物遙贈也叫做“問”。父老們帶著酒來看杜甫,所以說“問我”。
手中各有攜,傾榼濁復清。
手裡都帶著禮物,從榼里往外倒酒,酒有的清,有的濁。
榼(kē):酒器。濁清,指酒的顏色。
莫辭酒味薄,黍地無人耕。
一再解釋說:“酒味之所以淡薄,是由於田地沒人去耕耘。
苦辭酒味薄:是說苦苦地以酒味劣薄為辭。苦辭,就是再三地說,覺得很抱歉似的,寫出父老們的淳厚。下面並說出酒味薄的緣故。苦辭、苦憶、苦愛等也都是唐人習慣語,劉叉《答孟東野》詩:“酸寒孟夫子,苦愛老叉詩。”都不含痛苦或傷心的意思。苦,一作“莫”。黍(shǔ),黍子。
兵戈既未息,兒童盡東征。
戰爭尚未停息,年輕人全都東征去了。”
兵革:一作“兵戈”,指戰爭。童,一作“郎”。
請為父老歌:艱難愧深情!
請讓我為父老歌唱,在艱難的日子裡, 感謝父老攜酒慰問的深情。
請為父老歌:一來表示感謝,二來寬解父老。但因為是強為歡笑,所以“歌”也就變成了“哭”。“艱難”句就是歌詞。“艱難”二字緊對父老所說的苦況。來處不易,故曰艱難。惟其出於艱難,故見得情深,不獨令人感,而且令人愧。從這裡可以看到人民的品質對詩人的感化力量。
歌罷仰天嘆,四座淚縱橫。
吟唱完畢,我不禁仰天長嘆,在座的客人也都熱淚縱橫不絕,悲傷之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