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qiǎng)說愁。 博山:在今江西省廣豐縣西南。因狀如廬山香爐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棄疾罷職退居上饒,常過博山。少年:指年輕的時候。不識:不懂,不知道什麼是。“為賦”句:為了寫出新詞,沒有愁而硬要說有愁。強:勉強地,硬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huán)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識盡:嘗夠,深深懂得。欲說還休:表達的意思可以分為兩種:1.男女之間難於啟齒的感情。2.內心有所顧慮而不敢表達。休:停止。
參考資料:
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於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1400篇詩文
王孫信/尋芳草
鷓鴣天·泉上長吟我獨清
點絳唇(留博山寺,聞光風主人微恙而歸,時春漲斷橋)
西江月(賦丹桂)
醉太平·春晚
水調歌頭 趙昌父七月望日用東坡韻,敘太
最高樓·金閨老
杏花天·病來自是於春懶
憶李白
喜遷鶯(謝趙晉臣敷文賦芙蓉詞見壽,用韻為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