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ing Heads

Talking Heads的個人資料

Talking Heads詳細資訊(以下內容包含:Talking Heads演藝經歷 主要作品 人物評價 歌曲列表 MV列表 專輯唱片列表等個人資料介紹)
Talking Heads生日:1900-01-01

風格類型

Album Rock(專輯搖滾)American Punk(美國朋克)College Rock(學院搖滾)New Wave(新浪潮)New York Punk(紐約朋克)Pop/Rock(流行/搖滾)Post-Punk(後朋克)


樂隊介紹

拜恩幼年時便表現出非凡的藝術才華:當他圍起格子布裙,隨著鄰家叔叔的歡快的風笛聲敲起小鼓時,節奏又快又準;在繪畫、文字、影像等方面也經常有匪夷所思的奇妙表現。而當時他最希望的是有一天能隨心所欲地演奏小提琴。隨著時光流逝,和所有敏感的英國孩子一樣,拜恩開始漸漸地對大樣彼岸的現代藝術景觀充滿渴望。終於,18歲的拜恩毅然離開家鄉,獨自來到美國,進入羅德島藝術學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學習。不過他的夢想很快就被現實打破,藝術學院的氛圍和他想得不大一樣。他更感興趣的是衝勁十足的先鋒文化,而非奢華而膚淺的老式學究作風。失望之餘,便任由同在導演系的同學葛斯·范·桑特(Gus Van Sant,電影《大象》的導演)帶領,整天和那些同樣愛好搖滾樂以及前衛藝術、習慣衣著凌亂的小嬉皮士們混在一起。不久,這個小圈子裡出現了一個金色長髮、膚色白皙,嘴角卻不時浮現出怪異微笑的女孩,她居然有一手出乎意料的貝司絕活,這叫拜恩欣喜不已,這便是提娜·薇瑪斯(Tina Weymouth)。在拜恩終結了他與手風琴藝人麥克·凱赫(Marc Kehoe)的臨時組合Bizadi之後,便慫恿提娜叫來了她的同窗好友克里斯·弗蘭思(Chris Franz)擔任鼓手,自己則拿起吉他,三個人操練起來。因為幾個人的愛好與性格十分相近,溝通起來方便快捷,很快幾首鏗鏘和悠揚並重的後朋克(Post-punk)風格曲子開始成型。樂器的聲響吸引了排練室外的拜恩的一位好友——摩登情人樂隊(Modern Lover)的鍵盤手傑瑞·哈里森(Jerry Harrison),他認為這將是讓他沉醉並渴望參與的新穎之聲,於是迅速從原來的樂隊里抽身而出,以吉他手身份加入進來。至此,傳聲頭像正式成立。當時這幾個年輕人根本沒有意識到日後的風光,只知終日盡情呷飲音樂的佳釀。隨著學業的結束,4個人不假思索地來到了夢中的藝術聖地——紐約,打算“乾點兒什麼有勁的事”。最先撲面而來的是嚴峻的生存考驗,缺衣少食的傳聲頭像先在混亂的查斯提街(Chystie)租下了一個破爛閣樓,用來隔斷房間的木頭屏風使他們同時擁有了起居室和排練房。拜恩依靠他所學的專業,找到了一份電影院領座員的工作,其他時間則回到快樂的小天堂和大家抱著樂器死嗑。這些貧困和歡樂交融的日子,自從拜恩某一天下班偶然路過那個貌似破爛的小酒吧——CBGB的時候,就注定要改變了。拜恩和提娜至今仍不能忘記第一次看到電視樂隊(Television)演出時的激動之情,那是一種怎樣的神奇而美妙的扭曲。第2天,拜恩就跑去把小樣遞到CBGB老闆克里斯塔爾手中,傳聲頭像的實力馬上讓後者另眼相看,迅速給他們安排了給駐場樂隊暖場的機會。惟一的遺憾就是傳聲頭像的處女演出獻給了橫衝直撞的雷蒙斯樂隊(Ramones)而非令傳聲頭像諸人一見傾心的電視樂隊,這叫拜恩有點鬱悶。在與帕蒂·史密斯(Patti Smith)、雷蒙斯、電視等優秀樂人與樂隊的提攜下,傳聲頭像不但迅速學會了在逼仄的空間裡面對狂野的觀眾們大聲嚎叫,而且開始進一步明確自己的音樂走向——在不失掉銳利鋒芒的前提下,儘可能地回歸藝術化。這時他們的正規高等教育經歷重新煥發出光彩:拜恩的那把老芬達(Fender)吉他變得果敢、清澈而靈氣四動,意味深厚的後現代詞作從抑揚有力的嗓音中噴薄而出,令人耳中一亮;提娜的細長指尖操縱著火焰般的跳躍感;克里斯的鼓擊則在貌似呆板中步步為營;傑瑞在兼顧主音吉他的同時,負責開發出更具空間感的新浪潮(New Wave)鍵盤音色,整個樂隊的作品裡那種油彩濃重的畫面感由此呼之欲出。這一變化在為傳聲頭像贏得地下音樂圈的口碑的同時,也毫不意外地引起了當時已經名聲大噪的音樂家、製作人布萊恩·伊諾(Brian Eno)的注意。雙方一拍即合,傳聲頭像的首張正式專輯《傳聲頭像 77(Talking Heads 77)》於1977年出爐,這張犀利而新穎的後朋克/新浪潮唱片迅速贏得了“未來20年最重要的音樂作品”的盛譽。時光步入20世紀80年代,拜恩又帶領樂隊進入了一個未知領域。他大膽地將非洲打擊樂融入白人的放克(Funk)節奏中,創造出被稱作“非洲放克(Afro-funk)”的新鮮風格,並在1984年的專輯《別假正經(Stop Making Sense)》中充分予以體現(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拜恩導演的同名電影的原聲碟)。直衝排行榜Top 10的經典曲《燒毀的房屋(Burning Down House)》便出自這張專輯,在延續吉米·亨德里克斯(Jimi Hendrix)的那首同名歌曲的魔幻現實主義色彩的同時,傳聲頭像的歌詞則由於對往日的底層生活的追憶而多了一分尖銳而又不動聲色的戲謔:“提防那些你所追求之物/冷酷的可人兒看似陌生但又絕非初遇/我可是個普普通通的傢伙/燒毀的房屋……“嗨,全身濕透的你一定想來件雨衣/鎮定自若的小偷在大白天就招搖過市/365度高溫/燒毀的房屋……”這張唱片居然深受當時的美國中產階級喜愛,並且迅速波及到全世界。當時正在撰寫小說《舞舞舞》的村上春樹就曾頻繁在文中提及傳聲頭像;甚至遠在中國的崔健的前兩張專輯中,傳聲頭像的影子也幾乎無處不在,其影響力可見一斑。緊接著,1985年的專輯《Little Creatures》又獨闢蹊徑,甜美、詼諧的民謠化曲風引導傳聲頭像徹底衝上了商業舞台,同時也為4個幾乎同樣才華橫溢的藝術家提供了更廣闊的天地。在用兩部石沉大海的電影小試牛刀之後,拜恩的電影夢在1986年終於真正得以實現,他導演的先鋒音樂電影《真實故事(True Stories)》勝利竣工。作為副產品的同名原聲大碟雖然名義上是傳聲頭像的集體結晶,但是拜恩對音樂日益強烈的獨斷意念早已引起其他三人的不滿,藝術分歧的裂縫越來越深。雖然如此,樂隊的又一首經典之作《狂野生活(Wild Wild Life)》卻仍然出自於此,而幾年後,另一首反諷美國風尚的作品《收音機迷(Radiohead)》則因被那5個神奇的英國小子用作樂隊名而越發火爆。此時的提娜實在按捺不住,和克里斯一起另組了同樣具有非洲音樂特色的湯姆·湯姆·俱樂部樂隊(Tom Tom Club),並為電影《辛斯塔(Siesta)》配樂。傑瑞則乾脆發表了自己的個人專輯。而拜恩本人則更加瘋狂地投入到直到1991年,分崩離析(或可說是功成名就)的傳聲頭像正式宣布解散。時至今日,傳聲頭像仍然如同長明的火焰一般澤被後世。你的電腦里的windows Media player里會自動播放出拜恩的《像人類一般(Like humans do)》;年長一點的中國人會時不時隨口哼唱起拜恩為奧斯卡獲獎影片《末代皇帝》所作的主題旋律;新新人類熱愛的街頭霸王樂隊(Gorillaz)里有著提娜的化身……


Talking Heads歷年演唱過的歌曲

  • 2009-02-18歌曲:Burning Down The House

Talking Heads歷年專輯

  • 2006年推出專輯:《Speaking In Tongues 》
{"vars": {"token": "3ba46da0d4dc9e0a004a4d354cb5d464"},"triggers": {"trackPageview": {"on": "visible","request": "pag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