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迦梨陀娑.[沙恭達羅].張桂蘭歌詞

添加日期:2013-07-02 時長:26分45秒 歌手:名著廣播

今天來給大家講下迦梨陀娑的沙恭達羅,描述的是一位國王豆扇陀和淨修女沙恭達羅之間感人而熱烈,幸福美好而曲折離奇的愛情故事。
在迦梨陀娑的筆下,沙恭達羅的形象是豐滿的,性格是完整的。他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具有不可企及的印度古典美的女性形象。她生長在大自然中,和大自然融為一體,具有自然質樸的美,沒有世俗的虛偽,也不知人心的險惡和國王的朝三幕四。她天真無邪、溫柔多情、敦厚善良。然而,一旦受到不公正的對待,她又表現出疾惡如仇,敢於犯上的剛強性格。席勒讚賞說:“在古代希臘,竟沒有一部書能夠在美妙的女性溫柔方面或者在美妙的愛情方面與(沙恭達羅)相比於萬一。”豆扇陀是一個有褒有貶的人物。他喜新厭舊,宮女甚至王后都受到他的厭棄,她們哀聲不絕。但他對沙恭達羅則一往情深,他對她的拒絕只是由於魔法的作用。一旦他恢復記憶,便追悔莫及。作者在他身上寄託了真摯愛情的理想。
就這部戲劇的情節而言,沙恭達羅的這場愛情波折是由於仙人的詛咒,具有很大的虛幻性。然而,迪梨陀要正是巧妙地利用了在知度古代特定歷史條件下所允許的這種虛幻性,高度真實地反映社會現實。迎梨陀婆深切同情被損害、被侮辱的女性。但作為一個宮廷詩人,他不可能對這種不合理的社會現象予以直接的揭露和抨擊。而仙人的詛咒恰好為他提供一個藝術手段,使他能在虛幻性的掩護下,揭示真實,抒髮腳臆。他不僅借沙恭達羅之口,痛斥國王“口蜜腹劍”、“卑娜無恥”,而且還借護送沙恭達羅的苦行者之口,替告國王說:騙子的下場是“滅亡”!
《沙恭達羅》全劇閃爍著迦梨陀娑進步思想的光輝。他欣賞人和自然和諧融洽的淨修林生活,讚美純潔真摯的愛情和正直善良的人格,並以婉轉曲折的方式批評統治階級的荒淫。同時,迦梨陀娑充分施展自己的詩歌和戲劇才能,全劇詩意盎然,情節波瀾起伏,人物性格鮮明,心理刻畫細膩。
《沙恭達羅》首先為迦梨陀娑東得了世界聲譽。英國梵文學者威廉·瓊斯率先於1789年將(沙恭達羅)譯成英文出版,並稱頌迦梨陀娑為“印度的莎士比亞”。隨後,《沙恭達羅》相繼被譯成其他歐洲文字,在歐洲文學界,尤其在德國,引起巨大反響。歌德在1791年寫詩讚美(沙恭達羅)道:“俏若要用一言說盡—春華秋實,大地天國,心醉神迷,愜念滿足,那我就說:沙恭達羅!”歌德的名著(浮士德》開頭的“舞台序曲”就是有意模仿(沙恭達羅)的序幕。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歐洲正值浪漫主義文學思潮興起時期,對遙遠的東方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朦朧的美好感。《沙恭達羅》恰在這時翻譯出版,大大激發了歐洲學者進一步研究和翻譯介紹印度和東方文學的熱情。
儘管這樣一個故事在今天的人們看來已經是再平淡不過的事情了,但是當迦梨陀娑用戲劇的語言把它變成舞台藝術的時候,故事立刻變成了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成為古印度梵文古典文學最重要的作品和世界古代文學最高的成就之一,並且千百年來深受世界各國讀者的喜愛。
雖然全劇"沒有喧囂,沒有浮蕩,沒有殺伐,沒有騷動,而是一股清泉,一聲黃鸝,一片段預告蔭,一派仙境",但是詩人行雲流水的結構安排,雍容流暢的語言,使得情節跌宕起伏、峰迴路轉,扣人心弦,人物鮮明生動、栩栩如生、風韻飽滿,思想感情纏綿悱惻,細膩真實,感人心肺。
愛情和藝術並不是藝術的全部,戲劇在向我們描述故事的時候也或暗或明地向我們展示了其他許多非藝術但卻有重要的東西,如果我們輕視甚至完全不考慮這些潛在的或次要的內容,純粹考察二人的愛情,那么這個戲劇將變得和其他愛情故事毫無二致--或許我們可以這么說,正是這些東西才是的戲劇及戲劇中的人物顯示出它們的美,才使得戲劇本身具有它高度的藝術和社會價值。
更多>

喜歡【名著廣播】您也可能喜歡TA們的歌詞…

更多>

最新歌詞

{"vars": {"token": "3ba46da0d4dc9e0a004a4d354cb5d464"},"triggers": {"trackPageview": {"on": "visible","request": "pag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