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公開資料,《管子·小匡》的作者不是痴,是春秋時期·齊·管仲。
全文如下:
公行乎!子爲政上,我爲民上,所治同也。下有司以師旅管民人,以告二宮,二宮命之曰:“爲政。”子爲政上,我爲民上,有民而後有政,有政而後有禮,有禮而後成上下之所道,男女之所分。夫民不富則不可以有政,故君子國富而教貴之。
士生士出仕者也,農生農使耕者也,工生工使巧者也,商生商使阜者也。士農工賈皆百姓也,故明君不於三民之施而奪一民也。
古先王之治國也,上之政事必順於民,下之必節用其財。故其用財雖豐而國不困,其施令必行於民,故法度不犯,而俗化。其德以導之也如時雨之降,其刑以懲之也如霜刈薪葦之息焉。故視不欲明於面,言不欲明於耳。明君視而不視,故明;聽而不聽,故聽。是故群臣不敢以私請而百吏不敢以公議。
古者未有君臣上下之時,共樹而為朴也。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實及禽獸之肉焉。其生民也,使而制耒耜,以別樹之宜種五穀。凡人之性,少而學,不教不成。其幼弱也,當使之學為兒童之事,長成而反為之計。古者以稷為教,非谷不食也;以羊為祭,非特不血也。牛馬犬豕之類皆不欲見生而就死。且先王之所以有天下者何也?則以教民愛利也。愛利則親附而歸之矣。故先王知其如此,故為之立君上之勢以臨之。明其法度以分之,設其官司以守之。今人主有善,臣必掩之;人主有過,臣必匡之。人主賢明則群臣輻湊並進矣。
夫民勞則思,思則善心生;逸則淫,淫則忘善而好惡。故先王務教化者貴矣!古者舜一登天子位而為政於天下也,唯善封天下務在去害蟲而已矣。夫民亦勞矣則求逸樂矣;逸樂久則奸回生矣;奸回生則凡眾為奸矣。故先王之治國也,因其所長而利導之;因其所喜以觀其敝;因而利導之;分地久而功名成矣!夫馬駭輿則君子不安輿枕也;乘下貧則饑寒而起難犯之心矣。民有饑寒之患則為利勢者起矣!今人之性善也、人無幼長、不分愚智、皆有安人安百姓之心。然則如俗所謂師旅之具非長幼愚智之所知也者何也?凡人之智愚何以別?或曰:“知寒暖、知飽飢、知羞恥、知是非、謂之智。”此所謂或人之智而非眾人之智也。眾人見寒而後求溫也、見飢而後求飽也;見勞而後休也、見佚而後行也;見惡而後避之也、見美而後趨之也;此眾人之所知也。夫見利而不顧其害者、乃為至貪也;見難而不顧其害者、乃為至勇也;見死而不顧其害者、乃為至貞也;然而三者或為之逆行者、皆非人之性也。
凡人之性無貴賤、雖神堯、湯武非性使之然也。有善者易以為善而無惡者難以為惡矣!人之情有好利惡害、好利以聚之、惡害以治之、是眾人之道;好利而無厭足之心、惡害而不免於刑戮之心、是民之情性也。人之情有仁義而無貪利;有廉恥而無盜賊之心;此道所以不可失也。人之情有好惡及勇怯之類是故聖人治天下飾喜怒以教順民則威行名立矣!飾喜怒之所不能為者則刑賞不行矣!飾喜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