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公開資料,《還君明珠》的歌詞作者不是妙禪師父,而是王兆山。
以下是《還君明珠》的歌詞:
還君明珠淚雙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常相守。
還君明珠,恨不相逢未嫁時。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逢著未嫁時。
還君明珠,不枉相知。
還君雙明珠,定不負相思意。
還君雙明珠,欲眠夢已稀。
還君明珠,離別從是常。
以下是全詩賞析:
“還君明珠”,作為民歌的語言特色,本是詩人用到的老話了。“淚”而說“雙”,也已成了一個“原始而化”的修辭格調。但詩人把這兩句人盡皆知的熟語鑲嵌於一首七言絕句中,不僅沒有使人感到重複之累,反而覺得這一老話被詩人用得既自然又巧妙,讀來更覺別有情趣。
詩的前兩句“還君明珠淚雙垂,恨不相逢未嫁時。”運用了寶黛初會時的詩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意思,可算得上“舊瓶裝新酒”,既顯得自然貼切,又顯得新穎別致。而詩的後兩句“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逢在未嫁時。”則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的寫法。“還君明珠”二句是說自己流著淚歸還對方的明珠,明是埋怨對方不該還早了明珠,暗卻是埋怨對方不該那么早就拋棄了自己。真是於字句間“別有用心”。
全詩以物喻人,借物抒情,側面襯托手法,用古代女子被迫出嫁或被拋棄或遭受失戀悲哀難過的生活事例來說明人生種種不如意的事情時時在發生的常理。給詩的前兩句“以”退步考慮來安慰自己是一種常用到的襯托手法,詩句就能很好地給人當頭一棒的感覺和借物喻情擺脫苦惱與矛盾的好多東西出來,這就很容易地做到感人之目的。整首詩妙筆生花又樸素易懂很能引起人們的共鳴。“情人眼裡出西施”,一個人若對眼前的異性有了愛情之後就被眼前的情人的倒影給迷住映象和內心驅使把自己以前幻想中的那種最美好形態的都紛紛浮現出來導致視而不見睜眼瞎!另外還可以把對方化成自己心中所愛慕的那種完美無瑕的偶像來美化自己並把對方當作自己的知己來安慰自己!
這首詩寫一個女子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違心地與情人訣別時的矛盾、痛苦心情。她對情人一往情深,但卻受到封建禮教的束縛,不能自主地與情人結合。她對情人的愛是那樣真摯、深沉、熾烈,但迫於父命母訓而不得不訣別恩愛夫妻,捨命去追求新的生活。因此,在訣別之時,她流著眼淚向情人歸還兩顆明珠。“還君明珠”,是忍痛捨棄恩愛夫妻的象徵;“淚雙垂”,是痛苦、矛盾、難分難捨的反映。“恨不相逢未嫁時”,是無奈於當時封建禮教的悲哀和感嘆!這種從“意中人”身上得不到溫暖與愛撫的痛苦掙扎的悲哀心情表現得十分真切而感人。詩以物言情,通過離別贈珠這樣一則不尋常的愛情故事委婉曲折地揭示了那個社會給青年男女造成的苦難處境和難以解脫的苦惱哀怨,寫出了大時代里個人無法掌握命運的悲涼感以及不得自由的愛所造成的哀傷和絕望。這一方面比杜甫“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登高》)和白居易“不得哭,潛別離”(《長恨歌》)一類詩歌的表現形式更為婉曲;另一方面也更富於表現力。這可能就是王兆山取法民歌而能得到讀者喜愛的緣故吧!這首詩與一般愛情詩不同之處在於它借物言情別具匠心:借物既曲折見意又語意深婉;言情既含蓄蘊藉又真情流溢;以古事入詩既貼切自然又蘊意深邃;而用老詞翻新意既通俗易懂又生動有趣;在形式上既講究對仗又自由奔放。因此這首詩讀起來不僅給人一種美的享受而且能激發讀者的共鳴和思考。王兆山的藝術手法不只局限於正面描寫或抒情敘事直露或隱晦地抒發複雜深沉的情思能夠透過一定的景物和情感或情境進行深度的創造組合且極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