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藝術家歌詞修辭

以下是《大藝術家》的詞語修辭: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

用“羞澀”來形容荷花,本來是極平常的文字,但這裡用得很好。它本來是形容少女的,但用於荷花也很貼切。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一句裏,“瀉”這個字很好。它使人好像見到了月光在荷塘中緩緩流淌而過的情態。

此外,“參差斑駁的樹影撒在臺階上,怪不得居庸間的人要問:‘天下著雨,為何點點上金?’”一句裏,“撒”字和“上金”也很新奇。

這些文字都是經過詩人精心選擇、營造,而用得恰到好處的。

整首詩通篇都用了白話,但語言十分美。它的美是語言的美,是含蓄的美。它的含蓄主要表現在詞語的選擇上。語言愈是準確,就愈是能傳達意味深長的情味和詩人深藏心底的感情。上述例子中的語言都是十分準確的,都把原來抽象的概念選擇得十分貼切、鮮明而具體。此外也都在語言中追求新意和諧趣。比如荷花的白光似玉、明珠般的形象,正是人們平日喜愛稱贊的花朵;再如田田的荷葉層層疊疊的比喻、夕陽映襯下蓮荷半展風姿的特寫等也都是一般詩歌中不常出現的形象;此外曲曲折折、亭亭、參差斑駁、稀星、有點點、似金等也都比較生新,這樣便增加了詩歌的形象性和含蓄性。語言又極為洗練而妥帖。“酣眠”和“細語”這兩個詞語都很形象,前者使人想到了睡夢中荷花那舒展怡然的神態;後者仿佛造物主聽到了荷花的一種語言,把她那低迴宛轉的美妙情話悄悄地“傳給”詩人,再由詩人“唱給”讀者聽。語言中有這樣生動的形象,又何需多加什麼藻飾呢?但美中不足的是語言似乎缺少變化。以上只舉了前半首詩的一些語句加以分析。詩的另一首段後便應盡可能不同前面這一首完全相似才會不致雷同。“近傍晚”,是新設的一個情境,令人想像是月夜下的情事,可能還伴隨一些聲息,以為後面的雨打銀床作鋪墊。“出浴後淡妝”,形象也是很美的。最後二句又一次寫到了“微動”,只是前面已經出現過了。因此我認為本詩雖然有它的美點,但也有一些不足之處。